在春寒料峭的早晨,记者见到了她,微微浮肿又有几分疲惫的脸上挂着一抹微笑。她就是渭南市曙光聋哑特教学校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张晓侠。坐在轮椅上的她,热情地招呼记者落座、喝水。
坐在用布帘将卧室一分为二的办公室里,面对坐着轮椅病未痊愈的她,记者怎么也无法开口问她一些令她不悦的事情。然而在闲聊中,记者发现了比自己所要采访的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关于张晓侠和这些孩子的事情。
1996年,渭南唯一的聋哑学校因经费不足而停办,曾在这里担任过特教教师的张晓侠回村不久,就有不少聋哑儿童的家长找到她,声泪俱下地再三恳求她,将学校办下去,使这些残疾孩子能健康成长。想起家长们焦灼和期待的眼神,张晓侠硬是挺着怀孕几个月的大肚子,四处奔波。
在她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渭南市聋哑特教学校挂牌成立,来自渭南各县市的20多名聋哑儿童如愿以偿又回到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学校。
为了这群可爱的孩子,张晓侠将自己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们。刚生完孩子40多天的她,就将孩子扔给了婆婆,自己与那些孩子又泡到了一起。床上的新单子,自己孩子都未用过,却被别的孩子尿得一片又一片。有些聋哑孩子年龄尚小,常常不敢一个人睡,而非要和她睡在一块,张晓侠看着这个“傻气”的孩子,什么也没有说。晚上看着将她搂得紧紧的孩子,张晓侠思绪万千,她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让这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当她踌躇满志的时候,残酷的病魔降临到她的身上。腰部剧烈的疼痛令她晚上难以入眠,最后迫不得已到医院诊治,诊断结果令张晓侠几乎难以承受——脊髓瘤且星状膜瘤,而且是恶性的,必须尽快动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医生告诉她,手术难度很大,希望她做好思想准备。
2000年9月29日是张晓侠永远难忘的一天。在进手术室之前,她含泪叮嘱丈夫:“万一我不行了,你把我的器官卖了,办一所正规的聋哑学校,我死也就放心了!”说完夫妻俩抱头痛哭。也许是她的行为和孩子们的渴望感动了上苍,张晓侠的手术很成功,她又回到了孩子们中间。
由于身体还没有恢复,难以迈步的她不得不坐上轮椅。每天早上,孩子们把她推到教室,去上课。该她起身锻炼时,那些聋哑孩子就围在她身旁,挽她、扶她、帮她。有些聋哑孩子看她的脚迈不动,就拽着她的鞋带朝前拉。丈夫从箱子里取了苹果给她吃,没想到一个聋哑女孩跑过来,一把夺过苹果,恼怒地“咿咿呀呀”比划着什么,随后那个女孩将苹果泡在了热水里。此刻张晓侠才明白了孩子是不让她吃凉东西……
坐在轮椅上的张晓侠感动地说:“就凭这些孩子和我的感情,我就一定要把学校办好。”
■本报记者 邰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