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曾被媒体口诛笔伐过的诸如“领导亲自下基层”、“某书记亲自过问此事”一类的语言,至今仍不肯“退出江湖”、返璞归真,反而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又被“宠幸”,时不时地挂在一些“偏爱者”的嘴上,散见于一些工作总结和经验材料以及个别媒体报道之中。
“亲自”一词用在上面提到的一类语言的表达之中,既有画蛇添足之弊,又有阿谀谄媚之嫌,且有文理不通之处。倘若照搬套用,是否就应该有“领导亲自回家”、“领导亲自去单位上班”、“领导亲自吃饭”、“领导亲自结婚”、“领导您亲自上厕所来啦!”之类温柔多情的、有可能让领导尴尬的荒诞话语出现,岂不让人喷饭、让人笑掉大牙!
笔者并无“封杀”“亲自”一词之意,也无“戏说”领导之心,只愿我们能正确地把“亲自”用在它该用的地方,少一点媚俗,多一份真诚。有些“亲”爱的同志舌头一伸出来,总比别人的要长,对领导所做之事,必要加上“亲自”,方觉放心舒坦,才能由衷地表达内心的感动之情,尽显自己尊敬领导的谦恭之德,“着重”反映领导对某人某事的关心重视。比如把简洁明了的“领导批示”,非要“加长”为“领导亲自批示”不可,仿佛前者是“赝品”,后者是“真迹”。殊不知在旁人听来,则是拍马溜须的小人之言、奴性之语,并没给领导额外地增光添彩。设想那些有水平有见识的领导,定不会因缺少“亲自”二字而认为非己所为,便大动肝火,兴师问罪地给不言“亲自”者“穿小鞋”。
因此,大可不必对“亲自”情有独钟,抱住不放,痴心不改地把“亲自”作为献给领导的专用词,一有机会便滥用特用,不仅“亲自”磨损自己为人做事的人格尊严,而且在无意之中,却给公众一个某领导一般不“亲自”下基层、不“亲自”过问、不“亲自”批示、不“亲自”干这干那的负面形象。 ■田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