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一些企业中,追逐歌星、影星、球星,不再是青年职工的新时尚,他们把目光移到追求身边的“技术明星”、“岗位明星”上来,有的企业还给这股新潮冠以新名:开展“星座”活动,这既令人欣慰,也给笔者留下几点思索:
企业开展“星座”活动,把青年人引导在本职岗位上,争创“技术能手”、“操作能手”,激发青年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优势,这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激励手段。但如果只是为使企业摆脱困境的一时之急,或者为了赶“时髦”,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那只会浪费财力、精力。
企业评“明星”的重奖程序不可与社会上的“明星”进行攀比。所以在开展“明星制”活动时,要用正确的舆论进行引导,用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道德水准进行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绝不能把他们朝功禄名利邪路上引。
社会上明星虽然多得数不胜数,可成功者是寥若晨星,企业里评“明星”不可照样效仿,在不降格的情况下,多几个“明星”也不妨。所以,企业“明星”标准既不可定得高不可攀,也不能“随行就市”、滥竽充数,滥了就会失去评“明星”的意义。为此,各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谨慎开展好这项有益的活动。
■郁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