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驻地,不少人大代表正在认真研读国家统计局前几天发布的公报。他们为国民生产总值、外汇储备、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创下新高而喜悦,更为“九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落差创新低而叫好。
翻开一位代表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最醒目的一行是:“九五”期间,1996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高为9.7%,1999年最低为7.1%,增速高低落差只有2.6个百分点,为九个五年计划的最低。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葛洪升代表对记者感叹道:我们正在改变经济发展中大起大落的毛病,逐步迈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翻阅前八个五年计划,就会发现,有2个五年计划经济增长速度高低落差大于35个百分点,有四个五年计划在10个百分点。落差最大的是第2个五年计划,而“二五”计划三年大跃进,花了5年时间进行调整,重工业产品生产下降了1/3。
葛洪升认为,过去五年国民经济快速平稳的运行,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之强。“九五”初期,我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党和政府把宏观调控作为首要任务,扭转了通货膨胀的不利局面,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1997年,金融危机波及整个亚洲。我国政府整顿金融秩序、拓宽出口渠道,努力挖掘内部潜力,不但成功地抵御住亚洲金融危机的侵袭,而且为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九五”中后期,我国出现了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通货紧缩迹象。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难题,党和政府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 (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