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西部绿化工程及苗木博览会吸引了全国二十四省市区众多商家前来参展,10万人涌向杨凌国际会展中心,会间一道道风景颇引人注目。
媒体引来“信息潮”
开幕第一天,兴许是前期宣传不到位,人流较少,尽管有领导剪彩、锣鼓表演、彩花施放,人气总是不旺,令办会者多少有些失望。第二天中午11点后,展厅内一下子热闹起来,各摊点围满了咨询的群众。一问得知,大多数人是看了前一天的新闻节目和报纸后从外地赶来。家住凤县的一位农民,坐火车直奔杨凌,连饭也顾不上吃就跑到会场,他是代表全村人来考察苗木市场的。武功、乾县、礼泉等地的农民集体租车而来。武功县大庄乡的王姓农民告诉笔者,家里曾种过苹果,这几年销路不好,他想在苗木博览会上找一个好的经济林木品种替代,考察了近一天,觉得改为桃或杏好些。大会上商家散发的材料被急于致富的农民们一“抢”而空。
外省苗木大唱“主角”不走红
本届苗木博览会吸引了全国24个省市区参展,数百家苗木经销商设点推销,尤以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省市商家为主。本地苗木经销商只有眉县、周至等寥寥几家。可外省的经济林木并不走红,一位山东客商悲伤地对记者说:第一天他只卖了8棵苹果苗,第二天卖了不到10棵,与他毗邻的一四川人也摇头叹息。经多方了解,外省经济苗木本次博览会不畅销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这几年在我省广泛种植的经济林木——苹果树不再吃香,果贱伤农。而梨、桃、杏等苗木市场前景不明朗,农民也不敢盲目引进。其次,在往年的农业科技博览会上,一些不法商人坑害农民,一些果农提起外省人,就认为是骗子。另外,外省苗木多数在本地缺乏信誉保障,一旦有问题,农民索赔难也是个中原因。有果树专家指出,种植经济林木一要选择好的品种,二要按商品化生产要求去“精耕细作”。其次是农民未把果业生产当作商品生产来抓,大部分收获物是产品而不是“商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果树专家还强调,选择一个好的经济林木不要跟着广告走,一个优良的品种,要经过专家几十年的辛勤工作,一辈子能育成一两个新品种就不容易了。
国企会上露风采
困难国企三年扭亏目标基本实现,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农业领域和环保行业。在陕西重型机器厂的摊点前,一排几个连栋式日光温室引人注目,参观者络绎不绝,就连范肖梅副书记和陈宗兴副省长看后也赞不绝口。据一位女同志讲,陕西重型机器厂这两年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完成“正业”的同时,开发了日光型温室这一新产品,这一产品成了重型机器厂的一个“拳头”产品。西光厂是一家大型国防企业,企业在经过几年低谷运行之中,开发了花卉艺术城,苗木博览会期间,花卉城正在忙着招商引资,人们出于老牌国企的信任,纷纷询问入驻事宜,乐得几位接待者私下说,真是沾了国企的光。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