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素有“树木花草栽庭院,空气新鲜人舒展”之说。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绿化不仅能净化、美化环境,而且有益于人类的健康长寿。
科学实验证明,绿化能调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由于人和动物的呼吸,以及越来越多的煤炭、石油等有机物的燃烧,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而绿色植物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排放出氧气。据科学家测定,一个成年人每天约吸收0.75公斤氧气,呼出1公斤二氧化碳,而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消耗1吨二氧化碳,产生0.73吨氧气。科学家们预测,全世界的绿色植物每天约释放出5万吨氧气,有效地改善空气成分,保持生态平衡。故绿色植物有“天然制氧机”的美称。
科学家研究还表明,绿色植物又有着分泌、杀菌素的本领,被科学家称为“义务防疫员”。实验证明,地榆根的分泌物可在1分钟内将伤寒、痢疾等病菌杀死;松树的分泌物可杀死结核、白喉等病菌;柏、樟、杉、槐、柳等许多树木的分泌物都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这些杀菌素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还把浓郁的清香带给人间。在盛夏季节,树叶遮挡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并不断地散发大量水分,起着调节空气温、湿度的作用,在树木浓荫下的温度比太阳光下要低十几度,草坪可降温3℃左右,因而置身绿化良好的环境,会使人感到舒适凉爽。
绿色植物还可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大量尘埃,从净化空气。林带或草坪则是良好的空气“过滤器”,不仅能阻留灰尘,还能阻留有害气体,使空气中的细菌大大减少。此外,绿色植物还可吸收、过滤放射性物质,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调节人体生理机能。青绿色的植物不仅能吸收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而且色调柔和而舒适,人经常置身于树丛花簇之中,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劳,并使嗅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改善。在静谧、芬芳、优美的绿色环境中,人体皮肤的温度可降低1℃-2℃,脉搏每分钟减少4至8次,血流缓慢,呼吸均匀,心情舒畅。这对于心脑血管病、神经衰弱以及呼吸道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近代科学研究认为,防风林带是抗御风沙的绿色长城。风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危害,沙尘还携带病菌、病毒等到处飞扬,传播疾病。树林是防御风沙的有效屏障,因此在风沙肆虐的地区建造防风林带,就能减少传染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