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居世界味精行业第四大企业交椅的菱花集团公司,因实施“积小胜为大胜”的管理策略,短短数年,由昔日全部家当不过8万元的“丑小鸭”脱贫致富成为今天总资产超过33亿元的“金凤凰”。实际上,其成功的奥秘仅仅是从节约“一厘钱”开始的。即:其在物流管理上,提倡“一厘钱”精神,对于制造味精的最大原料——玉米,提出每公斤节约一厘钱,推而广之,对化工原料每吨节约一角钱,能源每吨节约一元钱。该公司把这种“一厘钱”精神体现在企业每个环节上,使2000年节约支出1000余万元。
其实,企业的这种注重节约的良好风气,在国外也有不少效法者。据一份资料显示,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马歇尔公司也采用了相同的做法。其主题为“每一分钱的去处”,该公司鉴于员工对收入、成本、开销等概念模糊的情况,每月在给员工发薪水的同时附一份资料,告诉员工,公司的每一元钱中,产品成本85分,员工薪水8分,配套服务2分,上缴税务1分,最后的利润是4个1分硬币。马歇尔公司的做法同样在提醒员工,只有把勤俭节约的精神、节能降耗的措施实实在在地对应在每一道工序、每一次工作中,才能实现公司和员工效益“双赢”的局面。
审视以上两则消息不难看出,开源节流在企业中的地位仍是不应忽视的。面对当今强手如林的企业竞争,笔者以为,保持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挖掘内在潜力,实施节能降耗措施,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仍不失为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中的一着好棋。 (刘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