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爱在这里延伸

2023年10月12日

宝鸡市西郊的谭福路两边,黄灿灿的油菜花开的正欢。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一路高歌着跑向学校。

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孩子们,曾经是无人关爱的孤儿和浪迹街头的流浪儿。是宝鸡市扶老携幼康乐中心——他们的新家,给了孩子们新生和未来。

“我们没想过失败”

在康乐中心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挂吊瓶的院长石宗华以及另一负责人刘春兰。她们就是孩子口中的“石奶奶”和“刘奶奶”。这两位退休女职工给我讲述了她们办这座康乐中心的过程。

石宗华和刘春兰都是宝鸡氮肥厂的退休职工,退休前一直从事幼儿教育行业。1998年起,她们和另外几位退休职工合资租了几间民房,开始了收养孤儿、弃儿的爱心行动,并引起了国际慈善组织的关注。

在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下,她们发现许多家庭因为子女忙而无法照顾到双亲,于是她们有了办一个扶老携幼中心的构想。几位退休老职工,在无任何关系的情况下,手持草拟策划书,结伴来到宝鸡市政府找市长,她们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

“怎么会有这么大勇气找市长,没想过失败吗?”记者问道。“没想过,我们觉得这是件好事,政府一定会支持我们的。”刘春兰激动地说。

果不其然,她们的策划被通过了,在宝鸡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她们顺利地进行征地、集资、贷款,于是在1999年11月26日这一天,占地60亩,有三座不同规模建筑的扶老携幼中心成立了。

康乐中心里的“忘年交”

在老人公寓每一个房间的门上,都贴着一个手工制作的卡片,上面画着一个小朋友打着大红灯笼,旁边工工整整的写着,祝爷爷(奶奶)春节快乐。落款是“儿童村的孩子”。

长久以来,孩子和老人之间早已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儿童村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小没享受过家庭的温暖。爷爷奶奶们就给他们补上,从家里把自己孙儿的衣服拿来给他们穿,逢年过节给这三十四个没爸没妈的孩子送礼物,孩子们也打心眼里爱戴这些关心他们的爷爷奶奶。

刘春兰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老人和孩子们正在餐厅吃饭。忽然,天上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刹那间,大雨劈头盖脸倾倒下来。在大人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捂着头都跑出去了,没一会儿,只见被淋得落汤鸡似的孩子们手拿雨具冲了进来,撑伞的撑伞,推轮椅的推轮椅,就将爷爷奶奶送回了房间。“当时我就觉得我们的孩子太好了,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感动极了。”刘主任边说边抹眼泪。

孩子们说……

“牛太”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很深刻。牛太是弱智儿童,他说自己叫牛太,今年10岁。牛太是一个流浪儿,靠捡瓶子为生,康乐中心去接他时,衣衫褴褛的他藏在火车站一个角落里不敢出来,连一句话也不会说。如今他已长高一头多了。憨憨的笑容总挂在脸上,见到记者不停地说:“阿姨好,阿姨好。”问他老家在哪里,他只说:“在西边。”然后紧接着说:“这里好,爷爷奶奶好,不回去。”

强明利今年上六年级,性格内向,去年父母双亡后来到了这里。她的作文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石奶奶真好,不但让我们上学,昨天还买了新书包送给我们,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强明利说康乐中心就是她的家,她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

石院长说,很感谢社会各界以及外国朋友给予她们的大力支持。她们也将积极开展第三产业积累资金,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采访结束离开的时候,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老人们已开始浇灌他们亲手种下的雏菊,孩子们一路欢笑着去上学,工作人员开始给老人们送饭、打开水,一幅安祥井然的景象展示在人们眼前。

崭新的一天开始了。本报记者 景欣

上篇:没有了
下篇:博彩游戏莫当投资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3/29/29684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