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西为何世界遗产不多

2023年10月12日

近年来,在国内的风景名胜区和文博单位中出现了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申报世界遗产热潮方兴未艾。我国于1985年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已有27个项目列入此名录,名列世界前茅。

1987年,秦始皇陵申报世界遗产一举成功,开了陕西申报的先河,一时间“世界第八大奇迹”誉满全球,国内外团队纷至沓来,为陕西旅游事业带来巨大的永续性的经济效益。可是此后十余年中,陕西在申报世界遗产方面再无任何建树,而北京、四川、湖北、安徽四个省市却异军突起,其申报成功的项目总量已超过了全国的二分之一。这和号称文物旅游大省的陕西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是什么原因让陕西只知临渊羡鱼,却不去退而结网?是我们缺少申报的硬件还是缺少走向世界的勇气?

在全国,陕西是叫得响的文化旅游大省,也是世界遗产资源最多的“富”省。华山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是生物交替混生的地区和生物多样性较多的地带,这里还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古建筑群、道教古悬空洞等人文遗存,其价值已被省内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证实。联合国教科文地质地貌委员会也曾在90年代初考察过华山,认为其具备自然遗产条件。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也支持华山申报世界遗产。还有太白山、骊山、宝鸡天台山、黄河壶口瀑布等均各具特色。陕西自古帝王都。这里有许多帝王陵地,依山傍水,气势雄浑,其中最具条件的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地下地上文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一级文物2300多件,国家级文物120多件,居全国首位,这些绝大部分与帝陵有关,成为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实证。碑林博物馆、法门寺、茂陵、黄帝陵等古迹也具备申报条件。

对于陕西在申报世界遗产方面的现状,省内一名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主要还是重视不够,对文物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急功近利。西安城墙就因为城内城外现代化高层建筑砸了申报世界遗产的锅。虽然这几年对城墙的保护有所重视,但更多的古代遗址却无端地遭受着人为的残噬。唐长安城外郭正门、明德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遗址,但它们现已成为一片建筑工地,到处覆盖着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而秦庄襄王墓早已成了集市,墓周和墓冢整天被人踩来踩去。而对于五岳之首的华山,近年来的所谓“开发建设”也让其“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口碑遗落磨蚀。在一条条新的索道和“坦途”面前,华山离申报的距离正越走越远。如果我们再轻任这种在风景区或文博景点乱建索道或开发与之风格不符的现代化设施的行为继续,必然会破坏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军”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就意味着人为砍掉了走向申报道路的脚。

本报记者 李明

上篇:没有了
下篇:“大鞋”穿上也伤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3/30/29690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