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岐,男,59岁,原籍安徽,3513厂原厂长,现闲赋,热衷公益事业。近日,郝先生投书本报,提出城市绿化建设“多种树,少种草”的观点,作为一名普通市民,能从保护环境大局出发为国分忧,令人为之叹服。记者日前赴郝先生家进行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郝先生,从您的来信看,您对树情有独钟,对不对?
郝凤岐(以下简称郝):我深爱绿色,旅游时总陶醉于森林公园、热带雨林、原始森林、植物园等环境中,留连忘返。小时候,安徽老家树木成林,鸟儿繁多,1958年后相继砍伐了,让人惋惜。
记:据我所知,栽花种草也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绿化也以花草为主。您为何有“多种树、少种草”的想法?
郝:我去过世界好多地方,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树木成荫,特别是罗马,古木参天,百鸟齐鸣,很是美观,花草仅作点缀,使绿色空间更具层次感而已。
记:那么您认为城市绿化树优于草的地方有哪些?
郝:至少有八处。树净化空气的功效远大于草;树能抵御风沙,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树还能调节大气中水分的余缺;树中的经济林,有的可观赏,有的可享食果实,有的可收获木材;植树费用低廉,比起花草,简直可以说是一劳永逸,尤其缺水干旱地区,三天不下雨,园丁就得忙着给花草喷灌;树能遮荫纳凉;花草有阴柔之美,树木高大挺拔,有巍巍壮观之美,树木成林,更有幽深之美,非草所能比拟;树多能促进生态平衡,树成林,必有百鸟栖息。记:按您的说法推想十年、二十年后,高楼大厦隐现于绿树丛中,车辆行人来往穿梭于绿荫之下,成群结队的禽鸟在蓝天飞翔,耳边总有悦耳的虫鸣,这的确是一幅令人神往的境界!
郝:所以城市绿化应确立以“多植树”为主的指导思想,凡道路两旁、庭院内外以及一切可规划为绿地的地方,都应全部种树。为覆盖非硬化地面,减少水分散失和尘土飞扬,在树与树的间隙遍植草坪或花卉灌木,这样就能展现城市绿化的立体效果,使树木、绿草、鲜花交相辉映,更加幽美宜人。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