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自己的存款为何被人取走了

2023年10月14日

时下,自己的存款被别人冒领的事并非鲜见,明明自家把钱存入了银行,结果等到支取时,存折在自己手里攥着,钱款却早杳如黄鹤。为何会出现这样大家都不愿发生的事呢?

乱扔存款单 万元被冒领

数月前,陈先生收到在深圳工作的儿子给他汇来的一万元,就兴冲冲地来到邮政储蓄所打算存起来。当时他填写了一张定期一年的存款单交给工作人员,说想分两笔存。工作人员就告诉他,要分两笔存就要填写两张存款单,一张存款单不能分两笔存。陈先生就又重新填了两张定期存款单,办理了存款,而那张要素填写齐全的存款单被他顺手丢在了柜台上。这一切被旁边的无业人员王某看到了,他拾起存款单发现是定期一年的一万元,就打起了歪主意。他找到一个做假证件的贩子,用自己的照片,根据陈先生填写的存款单上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制作了一张假身份证。数日后,他拿着假身份证去邮政储蓄所办理了挂失手续,挂失到期后将一万元存款取走了。过了几个月,陈某家中有急事,赶到那家邮政储蓄所想支取他的存款,不想递上存单后,工作人员拿着一查说:“你的存款挂失后,早已被支取走了”。陈某顿时傻了眼。

自泄密码 15万元付东流

张某在一证券公司营业部开立私人股东帐号和资金帐号,存入15万元进行股票买卖交易。在随后炒股的日子里,他认识了自诩为“炒股专家”的赵某,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张就将自己的委托卡交给赵某,并告诉委托卡密码,就这样张某口头委托赵某为他买卖股票。过了近两个月,一天,张某在查帐时,发现自己帐户只剩下区区30元钱,他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与赵某联系,可赵却杳如黄鹤,音信全无。张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但捱过了半年,案件毫无进展。此时,张某又认为证券公司营业部违章操作,才使自己的15万元被非法支取,遂将营业部告到了法院,要求其赔偿。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过于信任他人,口头委托他人买卖股票,且未按规定办理委托手续,将自己在“股东委托卡”中自设的密码泄露给赵某,造成了资金被盗取,完全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证券营业部并无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判决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想吃高息 不料巨款被骗

1998年10月,某市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公司开张伊始,手头有2000万元暂时闲置,公司老总决定先将这笔巨款存入银行。就在此时一位金融“掮客”闻讯找到这家公司,对老总说:“只需将钱以活期的形式存入指定银行,然后公司自己拿着存款凭据,一年后即可获得20%的高息。但是,公司必须出具一份书面承诺书,承诺一年之内不得支取这笔存款,并在承诺书上加盖法人印鉴和公司财务专用印章”。钱存入银行,存折在自己手里,便能得到高出银行利息好几倍的回报,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公司老总思忖再三,不由心动了。2000万元就这样存到了金融“掮客”指定的银行。过了几天,老总越想心里越不踏实,便指派财务人员到银行查询,结果公司帐面上只剩下20万元了。老总惊愕得嘴巴合不拢,赶快质问金融“掮客”,答曰不知道钱是怎么划走的。过了两天,一笔990万元的巨款又打回到公司存款帐户上。公司老总急忙向警方报了案。经警方审查金融“掮客”得知,“掮客”在为一诈骗资金的所谓融资公司服务。他们惯用的高息引诱的方法,把别人的资金套进指定银行,然后利用被骗单位留在承诺书上的法人印鉴和支票专用章,采取高技术套用手段,伪造存款单位转帐支票,便堂而皇之地把银行存款划到自己帐上使用,一年后结算时,再把本金连用利息打回。由于骗子要支付高额利息,再加上骗子自己的盈利挥霍,显然靠正常资金运作是难以做到的。因此,骗子惯用的手法是到结算本息的时候“拆东墙补西墙”,一旦无“墙”可拆时,“麻烦”将转嫁给银行和存款单位,人为地制造金融风险。据警方审讯这一金融诈骗案,涉及存款单位8家,引存资金7800万元,其中5800万元被用于个人挥霍。后虽经警方历时8个多月时间辗转万里,追缴回1400余万元,以及价值1300余万元实物,8家被骗企事业单位实际损失达3000万元以上。 ■刘百宁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热心工长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4/20010403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4/03/30314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