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平
笔者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企业的重大决策都能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或决定,但有少数企业某项决策在职代会“一致通过”后,却难以落实下去,尤其是企业改革、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方案。这方面造成的损失不少,究其原因,笔者细细分析,大致有三:
一是方案先天不足。这些企业将要通过的方案初步形成文稿,经企业领导人修改后,就拿到职代会上讨论,在职工代表无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也容易通过,为以后的方案落实埋下了“祸根”。其实,交职代会讨论的方案,事先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方案的起草必须有一定的依据,经过分析论证,应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再交职代会讨论通过。
二是专业性审议不够。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高科技瞬息万变,一般来说,普通职工的专业技术素质还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必须事先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查和论证,而不是借助于职代会这一合法工具一通了之。
三是少数人头脑发热。职代会未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有好多“半拉子”工程,大多数是首长项目,由于论证不充分,盲目上马,处于“上不去,退不出”的两难境地。表面上看这些项目是经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其实,是在“长”字号宣传鼓动之下进行的。试想“大官”们座在主席台上,面对台下的职工群众,有几个敢不举手?领导对新上项目如此“热心”,职工代表岂能泼“冷水”?
作为企业负责人应当懂得,职代会对方案无异议不见得就是最好。因为也许职工代表对方案不太懂,也许当着领导的面不好提出异议,所以,在方案的形成时,要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收集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并多方面征求意见,在讨论方案时,应鼓励职工代表提不同的意见。良好的方案,不是由互相包容得来的,而是“争吵”的结果,职代会讨论应当存在着激烈“争吵”的过程。在这里需指出的:职代会中的职工代表,都是经民主选举出来的,因此,职代会中的企业领导和职工代表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来自一线的职工代表,在职代会上,也应直陈意见,说真话,吐真言,真正起到“代”和“表”的作用。作为企业负责人,对职代会上的不同意见,即使不够成熟,也不应当公开批评,否则,容易酿成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隔阂,同时,也会扼杀职工群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