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陕西记者吧,我们展团有你们值得报道的项目……”贸洽会上,陕西记者不时被外省展团“截住”,外省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大胆“直销自己”的勇气令人叹服。他们的“促销”手段和花样也令陕西同行自叹不如。而陕西企业不知是害羞亦或别的原因,面对媒体的采访却带有一番令人不可琢磨的冷淡与忸怩。
记者在止园饭店偶遇吉林省信息产业厅一官员,对方看清记者的采访证以后,急称有一科技成果要报道,并紧急呼来了开发这一产品的企业老总。一见记者,老总急不可耐地出示了名片,产品的专利证书、公安部防伪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随后,力陈产品的九大功能,声言他们企业研制的这套防伪软件能为企业产品验明正身,杜绝假冒;替企业追缴货款、查清库存等等,系高科技产品,自称在国内200余家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中首屈一指。这位老总虽有王婆卖瓜之嫌,却不乏勇气与胆识。
在贸洽会内蒙古成交项目的签字仪式上,内蒙古经协办副主任杨士杰一改别的省市严肃古板的风格,以幽默的语言活跃了会场气氛,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新疆展团在竭力“直销”的同时,随团的新疆记者借和陕西同行交流、聊天的机会,顺势进行宣传攻势推出招商引资项目,效果颇佳。另外,外省市把这次贸洽会意欲推出的旅游项目制成了光盘,现场播放,会后奉送,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陕西的展团与企业在贸洽会上却“羞羞答答”。陕汽此次推出了几款新车型,询问的潜在客户不少,但负责咨询的人似乎并没有把这些潜在客户当做最终客户来看待。记者在问寻几款车的性能和售价时,几人相互推让,请对方说,最终几番辗转找来了销售部的一位女同志。不听不知道,这几种工程和民用车全是引进外国技术制造的,其中一款还参加过国庆50周年阅兵式,另有一款绿色环保车在国内市场仅有百余辆,西安街头上驰骋的新型18路公汽车就是陕汽制造的,系双燃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可面对采访,陕汽似乎很矜持。
延炼集团在陕西展区有一个展位,延长油矿的几位工作人员面对来往人流很平静。记者意欲看个究竟,几位人士倚柜而立。即将走过时,有人说了句,刚才那位是记者。出于对国企的关心,记者再次走过去,和其中一位聊了起来,这位男士不知是紧张还是未做准备,给记者递过来一兜厚厚的宣传资料,简单回答了几个问题便不再言语。在陕西的许多企业摊点前,记者发现,陕西人还在信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格言,缺乏一种主动出击精神,别人问啥答啥,开拓精神欠佳。在观念上,老陕仍显“落后”态势,这与外省人在经营理念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赵阳 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