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一些“三资”企业非常欢迎西安翻译学院的多才多艺的多面手。到西译来招聘的人说:“西译的学生没说的,一是能吃苦,二是综合能力强,三是外语水平高。”在国家权威部门对南立三资企业中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进行的一次专项抽样调查中,排名第一的竟是民办西安翻译学院。
历届西译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突出成绩也是该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大好的原因之一。在一些单位,西译毕业生已成为业务骨干,如国家文化网里的“西译小分队”。国家文化网是我国开始整顿互联网组织以来,所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网站,其技术和设备、网页制作、自有资源都占国内第一,这样一个巨大而蜚声世界的文化网站的10名初创者中有5人毕业于西译,从初创期的数百万资产发展到如今的2亿元的资产评估,国家文化网每年都有西译毕业生加盟:技术总监袁江涛,CEO执行宫张枫,网页制作师王俞白……“西译小分队”一年一年壮大,翻动着国家文化网一页又一页辉煌而灿烂的图画。江泽民总书记打开了网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题写了网名,著名导演英达、著名诗人贺敬之应邀网站作客……国家文化网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西译人也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我国著名的国际互联网理论组建者研究过这种新的互联网中“西译现象”后认为,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平时计算机的实践是西译学生受到互联网重视的主要因素。
教育部有关人士说过:“中国迈入21世纪,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21世纪是我国经济腾飞的世纪,也是中国劳动力资源迎接挑战和接受考验的重要时期。高校迅速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亦迅速增加,毕业生就业必将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正是在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面前,西译毕业生凭着自己深厚的知识蓄积和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赵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