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贸洽会不久前落帷了,在我们盘点成果时,也有一丝隐忧。高新科技成果缺乏平民化技术,实用新型技术较少,导致普通民众看不懂、没兴趣;国有大中型企业几乎没有自主研制开发的成果,而和私企、民营企业一样向高校和科研院所“购买”技术,这些不能不说是贸洽会留给人们的遗憾。
本届贸洽会新设了高新科技馆,展馆内采用了声、光、电等形式展示高科技成果,16所高校的参展为展览增色不少。但笔者发现,进入高科技展览的人以高校学生、科研工作人员为主。普通民众甚少。从南郊西影路赶来的几位女士说,进了高科馆,立刻感觉到知识的贫乏,看不懂,听不懂,别人解说也不知所云。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则说,他希望看到平民化、实用新型技术,可令他失望的是,没有。和这位老人有同样感觉的是来自咸阳的刘先生,他说许多人连“纳米”的含义都搞不懂,更不知纳米技术的应用价值,高科技术语难倒了普通人,就别提让这些人耐心看下去,听下去了。由于许多高科技成果涉及生物、环保、现代医药等等领域,观众极想看到国有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项目和成果,可有人一连问了数家企业,答曰,成果都是以购买专利或合作开发形式得到的。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近年来效益不佳,导致科研人才大量流失,科研经费短缺,根本无力进行研发。其次,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认为,高科技成果的研发过程一般周期较长,耗资较大,还不如“购买”快捷、方便。有两家企业老总先后表态。论实力他们有能力自己开发高科技项目,可实际上他们利用陕西高校众多的优势,一直在搞校企联合。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