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个韩国青年情倾中国麻疯病人

2023年10月14日

□文·图/刘齐轩

一个韩国青年,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五年前怀着一颗善心,独自来到中国陕西一个穷乡僻壤,出钱出刀为麻风病人建医院建学校,无偿为中国西部麻风病人及其子女提供援助。

“等到这些麻风病人都去世了,才是我离开的时候。”这位韩国青年的善言善行令人感动。

2001年4月初,正是麦苗青青菜花黄的季节。笔者得知有一个叫申东〓的韩国青年正在洋县农村寻找救治麻风病人,便匆匆赶往现场。

申东〓的长相,衣着打扮都同中国人无异,他到中国已有五年,虽咬字不真但还算流利的汉语表明他已是一个“中国通”。自己驾驶着一辆白色桑塔纳的申东〓看上去年轻英俊,清瘦的脸上一双善良的眼睛充满了悲悯和智慧。

申东胶似乎与中国有缘。他1962年出生于韩国西部一个叫洋横的小岛上,家庭富裕。那小岛离中国很近,孩提时的申东〓常能收听到中国的广播。9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坚强的母亲带着他的姐姐及兄弟三个生活。读高一时,他看到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天国的钥匙》,描写了一名外国人在中国的经历,书中中国人的善良朴实勤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申东〓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1982年,从仁川市立大学政法系毕业后,申东〓考取了韩国一所大学的神学系,7年后毕业。,期间,他多次参加了大学组织的到麻风病院作义工的活动,目睹麻风病人痛苦的境况,他发誓要给麻风病人做些事。一个偶然的机会,申东〓了解到中国有不少麻风病人需要救治,从此他为此奔波。

1996年,申东〓终于到了中国,他来到福建省福清,做起了跨国无偿救治麻风病人的工作。他说:“我是中国政府唯一批准到中国进行麻风病慈善事业的外国志愿者。”

1997年1月,他以韩国釜山防麻协会驻北京办事处代表的身份到中国,并在北京语言学院、西安交大自费学习汉语。

1998年1月,他在中国麻协的介绍下来到了位于秦岭深处的陕西商洛疗养院,进入中国麻风病多发地区。

麻风病院设在远离城市的五郎沟,申东〓进入病区,见到的是:简陋的设施,剥蚀在风雨下,不少房屋年久失修,病人所剩无几。

其后数天里,申东〓与疗养院程立高主任驱车2000多里,在商洛群山中走访了12个县,调查寻找麻风病人。而麻风病人大多被家庭和社会所遗弃和排斥,不得不离开自己曾经居住的村庄,四处流浪或者孤身一人避居在深山老林,所以,这对他们的寻访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在镇安县,申东〓一行在向导的带领下,早晨8点出发,翻过3座大山,才在晚上10时许找到麻风病人苏克有。三年后,向笔者讲述苏克有当时惨状的申东〓,心中尤有凄寒之感。苏克有曾经有过两次婚姻,他的第一个妻子为他生过两个孩子,但都被妻子不小心用被子捂死了。他的第二个妻子没有生育,为了养儿防老,他用辛苦积攒的钱买了一个男孩,没有想到自己得了麻风病。妻子见状,偷偷带着男孩远走高飞,随后,苏克有被村人驱逐出村,一个人在山沟深处搭起一间茅屋,借以栖身,平时靠野果、野草充饥。当申东〓找到他时,70多岁的他已经双目失明。申东〓很快将苏克有接到了康复中心。

走访中,申东〓向贫困家庭和27名麻风病患者捐款,并资助了14名麻风病人的失学子女。

这次调查寻访,促使申东〓下了一个决心,在五郎沟建一座中韩合作的麻风病康复中心,以收治那些畸残、生活难以自理的病人。

时至今日,关于麻风病,仍然有许多恐怖的传说盘绕在人们的心头。笔者对麻风病所知甚少,与申东〓在洋县各偏僻山村查访麻风病人时,同样心存犹疑和恐惧。但是,听了洋县防疫站长阎林庆的科普介绍,看到申东〓与麻风病人挨肩而坐亲切交谈,并用手抬起病人溃疡的腿脚仔细查看时,笔者也就勇敢地走近麻风病人,进行拍照采访。

几年来,韩国釜山防麻协会已在五郎沟投入了130多万元。2000年5月5日,中韩合作商釜麻风康复中心成立。由国外的慈善组织出资、出设备,招募志愿者为中国麻风患者无偿服务,这在我国境内尚属首次。让申东〓高兴的是,中心还迎来了另外二名来自韩国的女性志愿者:64岁的李玉莲是一位在韩国为麻风病人服务了30年以上的老人;55岁的金正镐是韩国一家医院的主任护士。他们都放弃了相当优越的生活,来到中国西部山区无偿为麻风病人服务。她们每天都在照顾着患者们的生活起居并为患者换药打针。50多岁的患者李万明说:“这几名韩国人做的一切,连我们自己的儿女都做不到。”信奉天主教的申东〓一家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善举中来,仅他一家每年都要捐赠人民币18万元。申东〓在洋县槐树关镇走访病人时,正好接到他姐姐申湘淑从陕西咸阳机场打来的电话,原来他大姐专程从韩国赶到陕西看望弟弟,行前听说此地缺乏医药和设备,就购买了重达150公斤的治麻风病的药品和医疗设备,一路艰辛运抵商洛。申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想尽办法把在韩国治麻风病的专用药带进来,因为海关税太高,而要通过韩国官方与中国方面履行公文免税、不但手续繁琐,时间最快也得两三个月,他耗不起,不得不化整为零,自己带或托人带进关。

申东〓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生命的意义,当然是病残者的微笑。”“等把这些麻风病人都养老送终了,才是我离开的时候”,申东〓抬头看着远方认真地说。

麻风病人的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本,他们除了要经受贫寒的煎熬之外,还时刻要面对来自世人的歧视。据调查,绝大多数麻风病人的子女都辍学在家。

申东〓已决定由他一人出资,在商州市为麻风病人的子女建一所最好的学校。目前,经查访,陕西省内的14名麻风病人的子女和一名甘肃省和政县的麻风病人子女将被接到商州市,开始他们新的人生之路。“孩子们是中国的希望,也是我的希望。我一直要把他们资助到大学、研究生毕业。”当申东叹说这些话时,笔者分明看到他的眼睛里正燃烧着一团希望之火。

“你遇到过挫折和苦恼的事了吗?”我问。

申东〓苦笑着点了点头。

中方副院长程立高告诉笔者:“合作的困难比想象的大得多。首先找病人就碰了钉子,有些地方上的干部不愿承认自己那里有病人,不配合。而好不容易找到的病人也不相信,会有这样管吃管住管治病的好事?!更有个别干部与有宗教信仰的外国人打交道,思想保守,不愿接触。”

尽管进展艰难,申东〓仍然努力不懈,奋进不止。

他定出近期的中心任务就是收治100名麻风病人,资助20名失学儿童。而今年年初以来,申东〓已从汉中市接走患者10余名,其中洋县6名,宁强8名。并从洋县接走了两名麻风病人的子女。

离开洋县时,申东〓出人意料地提出要吃麻辣火锅,席间看出他已完全适应了中国地方风味。“我已经习惯了中国陕西的生活,真的,我已经不想回去了。”申东〓满脸真诚地说。

上篇:向平凡的劳动者致敬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4/2001043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4/30/30422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