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文龙
中国有句古话,叫“时势(即历史)造英雄”。这句话当然不是英雄说的,说了英雄也不爱听。是那些多少有些忌妒心理,想成为英雄但又没有成为英雄的人,偏偏要说给英雄听的。阮籍凭吊楚汉古战场,就曾骂刘邦:“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对建立了汉家四百年江山的开国皇帝极尽贬损之意。阮籍生活在魏晋时代,刘邦当然听不到他的骂了。但类似刘邦者却大有人在,阮籍的话其实是骂给这些人听的,只是这些人没法和他计较罢了。
不是英雄的人总不大愿意承认英雄的存在,这是英雄的大忌。因而英雄总是爱杀人,有时要杀好多好多的人。他们是凭自己的本事打下一片天下的。比如曹操,虽然赤壁衔恨,难踏平江南、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却还是英雄气概十足:天下非孤,不知称王称霸者几人?于是,英雄们便自己给自己树碑立传了,便有了“燕王扫北,勒石而还”……把英雄的业绩写成了历史,就是史诗化了的什么“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乾隆盛世”,就是经过文人粉饰美化了的什么“千古一帝”、“英明天子”,“勤政爱民、贤明简约、海内清平达数十年之久”等等。翻译成现代的语言,便是什么“缔造”呀、“开创”呀、“划时代”呀等等名词。愚民们只知道这是在讲历史,当然难以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于是英雄又给愚民上课了,说这就是“英雄造时势”。
英雄造时势,这是英雄的梦想,也是英雄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却是千百年谁也说不清的。一定要弄清这个问题,正好像一定要弄清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似的。
凡有大英雄的地方,必定有一个弱势的群体。而英雄的伟大和群体的弱势成正比的,英雄愈伟大,则群体愈衰弱。“文革”当中,曾有过一场关于“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历史创造英雄”的大讨论。“文革”本身,就是“英雄”业绩的产物,“轰轰烈烈”、“史无前例”,这些名字就是其业绩前无古人的代名词。而这时的英雄们,却一反常态,特别地高喊起是“人民创造了历史”,真让人感到有点滑稽。然而认真地追究这些滑稽,却不知是英雄在滑稽历史,还是历史在滑稽人民。
“永远”,是生命追求的本质。无论英雄,无论愚民,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谁又都竭尽一生地在孜孜以求。佛家讲灵魂不灭,英雄讲永垂不朽,愚人们什么也不讲,只盼生儿育女,把个“我”永远地“克隆”下去就心满意足了。几年前,我在游乾陵时,在武则天的无字碑的底部,发现了一行小字:“洛阳王二蛋到此一游。”我不禁心底一冷,这个粗卑透顶然而却令人顿生敬意的名字啊,他的生命意识比起武则天来一点也不逊色。如果历史还在继续,那么若干年之后,相对于这座大山而言,武则天不也如王二蛋一样吗?
历史是“永远”的进行时,英雄想做的事,愚人也想做。英雄以创造历史自居,愚人时不时地也想蹭一点历史的光彩。有个文友叫方英文,写了几本书,在陕西这地方也称得上是个著名作家。我编报纸副刊,常常向他约稿,记得他写过一篇文章就叫《文人创造历史》,还拉出来个司马迁当例子。这篇文章当然是调侃味道的,但也是想给文人之流脸上贴金的。发,自然是给发了。但发过之后,我不禁想:这活脱脱一个“洛阳王二蛋”嘛!但同时我又想到了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