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滑战林 强辉 遇春
西部大开发的阵阵锣鼓,使沙漠绿洲的驼城榆林成为一片开发的热土,位于榆林东北连接陕晋蒙三省的府谷县,随着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的崛起,已迅速发展成为陕北地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里丰富的煤、铁、硫磺、石灰岩、高岭土等资源和便利的交通(神朔铁路穿境而过,黄河公路、铁路桥连接秦晋)条件使府谷已形成了煤炭、建材、化学、冶金、机械、食品等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与此同时,私营化工企业也纷纷崛起,成为此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榆林市规模最大的社会福利私营企业——府谷县黄河社会福利化工厂就座落在这里。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企业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800万元,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的县中型企业,其主导产品硅钙和碳化硅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创汇大户。该企业的创办者就是府谷县政协常委、府谷黄河社会福利化工厂厂长刘林林。
今年48岁的刘林林在府谷县是个大名鼎鼎的知名人物,他的出名不仅因为他创办的黄河社会福利化工厂规模大、效益好,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慈善家的胸怀,他的厂接纳60多个残疾人就业,凡残疾人他来者不拒,使这些缺衣无钱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过上了好日子。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修路、建学校,他舍得捐款,几年来为教育及社会福利事业捐款达50多万元。他本人曾多次荣获省市“十大杰出企业家”,榆林市“优秀企业家”“先进政协委员”和“捐款助学先进个人”等称号。他的企业也先后被陕西省乡镇企业局评为“优良级企业”和“出口创汇先进企业”;被榆林市评为“百强企业”“效益最佳单位”;被省民政厅命名为“优秀社会福利企业”。
艰苦创业铸辉煌
刘林林是府谷县高石崖镇人,1979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府谷县是个三省交界的地方,这里的人自古就有做生意的意识。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府谷人如虎添翼,随着神府煤田的开发,运输业成为当时最赚钱的行业。不甘寂寞的刘林林与人合伙养车,他白天上课,晚上擦车、算帐、联系活路。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积蓄,他又养大车,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后来车价猛涨,他发现办厂比养车更赚钱,头脑灵活的他又把车给卖了,于是他辞去了公职下海办厂。1989年,他利用了当地优越的条件率先办起了府谷第一家社会福利个体私营企业——黄河社会福利化工厂。
刘林林是从小抱养的,贫困的家庭生活,使他对穷人有着比一般人更深的同情。跑车几年,他看到了大多人的日子好过了。可残疾人的家庭依然贫困,他们打工根本没人要,只能仅靠几亩薄地生活,许多人缺衣少钱,有的因家贫困,娶不上媳妇,日子过得很困难。经过多方了解,他决定办社会福利企业,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可以解决残疾人的生活问题,使他们自食其力,老有所养,还能为社会分忧解难。于是他就找县民政局,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从他家到县城有几十里路,他骑自行车,一次一次地跑,他的真诚终于感动了民政局。这样府谷县第一家社会福利企业——黄河社会福利化工厂办起来了。
办厂初期只有近十来名职工,主要生产泡花碱、碳素。泡花碱是生产肥皂、洗衣粉的主要原料。开始效益特别好,可由于生产同类产品厂子越来越多,使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产品大量积压,外地客商故意压价,各生产企业为了销售出去,也只好压价,且难以回收货款,致使许多厂子关门倒闭无法生产。后来,他就转产,与西安一家化工研究院合作,生产人家的专利产品硫化碱,对方提供技术,产品生产出来后只要合格,就付对方的技术转让费5万元,可西安方面由于设计上的缺陷、产品始终生产不出来,80多万元的投资,付诸东流,仅试产就花了10万多元,刘林林当时心急如焚,这些钱除部分是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大部分是借下的,产品出不来,他这些年就是白辛苦,他要求设计方赔偿损失,可设计方却逃无踪影,刘林林一下子陷入深渊。万般无耐下,他和十几名残疾职工找上级政府,经政府部门的多方调解和努力,最终得到合作方赔偿10万元。
面对如此沉重打击的他没有灰心,他坚信产品一定能生产出来。回来后他用10万元首先还了欠账。尽管工厂到了这种地步。可工人一个都不走,他们表示即使没有工资,也要跟着他干到底,他们坚信刘林林不会倒下,这使他十分感动。他不惜高价从外地请来了高级专家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经过多方不懈的努力,合格的产品终于生产出来了。工人们笑了,他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从此就可以大干一场了。当时产品市场价格特别好,产品供不应求,几年间企业就有了雄厚的资本。
由于他领导得力、管理有方,几年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拥有600KVA硅钙炉4座。2000KVA碳化硅炉2座,年产碳化硅4000吨,硅钙2000吨,这两种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和出口标准,全部销往全国各地和日本等国,为国家创汇200多万美元。规模不断壮大,效益日渐可观。2000年实现销售额1750万元,上缴税利220多万元。面对这骄人的成绩他并没有满足,为了勇立潮头,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去年他又以惊人的基建速度,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000万元的投资,建成了12000KVA电石炉一座,并于今年初正式投产,年可产电石2万吨。
目前该厂已从建厂初期十几人发展到146人,其中残疾人61人,企业的固定资产达到1800万元,全厂占地面积1348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有厂房28间、库房10间、职工宿舍40间。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基础设施趋于一流化,去年厂里又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集办公、食堂于一体的综合大楼,极大地改善了办公和职工就餐的条件,走进职工食堂就象走进新时代快餐店的感觉。
为残疾人建造幸福的乐园
在黄河社会福利化工厂残疾人享受着比正常人更优厚的待遇,在月工资相同的基础上,残疾人过去比健全人每月多定补生活费15元、医疗费15元,现在又提高到各补30元,比健全人每月多60元;工种安排上,危险有害岗位均安排健全人、残疾人都安排力所能及的岗位,残疾人在这里受到了多方面的照顾,他们干的满意,生活得舒心,出勤率常年保持在100%。
刘林林对残疾人生活、工作上十分关心,谁有困难,他都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残疾人在工作中有啥错误,他从不当面批评,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递上一根烟,然后指出他的问题。许多人都说刘林林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为了使残疾人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并且规定,残疾人结婚成家,厂里赠1000元。在刘厂长的关怀下,已有8个残疾人喜结良缘。
这些年在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职工的福利、厂容厂貌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厂里为职工修建了澡堂,改善了居住条件。综合楼的修建为厂里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厂区道路全部硬化,厂房、楼房、错落有致,厂内松树左右成行、标语醒目壮观,环境清洁幽雅静谧,这宜人的所在,是职工工作生活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张埃表是一个退伍军人,以前在部队是工程兵,常年泡在水里,长期的劳累和潮湿使他的腿患有严重的风湿,回乡后,由于腿风湿,生活越来越困难,为了维持生活他只能下井挖煤,每天干10个多小时,挣块儿八毛钱,不长时间,腿终导致残疾,生活更加困难。1991年来福利化工厂,厂里安排他干原料管理,月工资拿到660多元,前几年刘厂长得知妻子和他离了婚,为能照顾好他生活,把他19岁的儿子也招到厂里来,使他消除了后顾之忧。如今父子俩以厂为家,对工作认真负责,他说刘厂长的确是一个好人,“黄河”是他们的家。
班乃银跟刘厂长已10多年了,小时候腿上出了个瘤子,由于家贫没钱治疗,导致残疾,来福利厂后,他工作非常卖力,他说:“我再努力,都报答不了刘厂长对我的恩情,由于腿脚不灵便,要挣钱真难,每月460多块钱,就可以供两个孩子上学了。如果没有刘厂长给我这个机会,我真不知道日子咋过呢。刘厂长特别爱穷人,是个大善人……。”
厂里的残疾人、广大职工对刘林林厂长每人都有说不完的事……。
由于管理规范,企业效益明显,10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近年来,他们加大治理力度、狠抓环境保护工作,有一项烟尘排放,经有关部门检测,符合考核控制指标,在当地私营企业排污严重的情况下,福利厂却是排污达标单位。
十年创业,十年艰辛,峥嵘岁月也赢得十年的辉煌,作为府谷县社会福利事业率先走向社会的骄子,黄河社会福利化工厂其高速的发展为各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使一大批残疾人走向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不仅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还推进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向前发展。下一步,刘林林打算办一家医院,办一所学校,随着事业的发展,将来会吸纳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加到这项事业中来,使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刘林林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