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输行业到建设行业,以至地质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单位悄然兴起一股“职工自费置家当”的时尚。
渭南火车站通过职工集股23万元,于1999年11月购置了一辆专为车站拉集装箱的解放汽车,一年下来为铁路拉回货源1.1万吨,给铁路创收231万元,汽车运输收入44万元,净利24万元。职工入的股本,一年时间就全收回。渭南车站王广东站长说,渭南地区的花生米等农副特产集装箱集中在大荔一带,过去火车站是坐等商家送集装箱进站办托运手续。近年来随着公路运输加入竞争及铁路内部的激烈竞争,他们不得不设法把失去的货源争回来。但站上没有拉集装箱的平板车,要购车又缺资金。经市场调查和职代会通过,站上成立了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辆职工参股购置的汽车不但为车站拉回了货源,安排了下岗职工,入股的个人也分到了红利。于是,去年站上又采用同样的办法,由职工入股购回了第二辆集装箱运输汽车。
在西安至南京铁路线上的商洛山花子沟工地,那台505型强制式搅拌机也是没花企业一分钱,由施工的铁20局十三队发动职工集资4.5万元购置的。十个多月的施工后,每名职工除拿回自己的1000元本金外,还分得了500元利润。由于机子是职工自己花钱买的,施工中大家特别珍惜,同时也避免了租用外单位机械造成的资金流失现象。该队的杨队长高兴地说:“职工集资买设备、置家当,这是一种自我壮大的新模式,我们已尝到了甜头。队上根据生产需要,还准备用同样的办法再买2台车。”
如果说上面几个单位职工集资置家当是个别现象的话,那在省地质矿产系统可以说这已成为改革中推行的一项举措或制度了。省地质一队的总会计师老孙告诉记者,他们队在深化改革中,有15台小钻机由职工参股20%;有2台钻机,由职工出资买断;还有陕北一台打石油的钻机,是去年由钻机上的20名职工集资购买,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同步的。据了解,这些机子由队上统一施工,统一核算,机子作为生产资料当然也给回报(即分红)。有一台职工自购的从事工勘项目的5万元的小钻机,干了一年,就收回2.5万元,两年即可收回投资;其他职工买断的钻机,年回报也在30%左右。这个红利,对职工还是有吸引力的。至于职工参股20%的钻机,一年个人分也就是几百元到千把元,因而职工更关心按劳分配,而不是按股分红的那一块。
对于职工自费置“家当”现象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铜黄高速公路一家施工企业的经理对记者说,这仅仅是企业度过困难时期的举措,但根据他们过去的教训,职工自费购置施工机械会出现许多矛盾,最突出地表现在偏爱自置的“家当”,施工中好干的活、能挣钱的活就让自购的机子干,而燃料费、零件费和修理费却常摊到公家的机子上去了,结果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少职工患者,对医院里让医生集资购置B超等设备特反感,他们说,这些医生为了多分红利和挣回本钱,就给患者狠开自购机子的检查单,不管什么病,都设法叫你多花几百元做B超等检查。在这里,自置的“家当”成了败坏医德医风、坑害患者的合法手段和途径。
鉴于职工自费置“家当”中出现的问题,不少管理内行提醒,企事业单位组织职工集股或集资购设备、置“家当”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严格规章制度,扎实抓好管理,切忌一哄而上。 本报记者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