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每次少称25公斤的磅秤,竟然在长安县黄良粮站收粮职工手中公然使用,当地受害农民当场揭穿后,有关部门的处理决定又不能够令群众满意——

谁来赔偿我们的损失?

2023年10月12日

近日,长安县黄良镇东湖村村民来信反映,黄良粮站个别职工用严重短缺的磅秤收粮,坑害农民,而有关部门的处理却轻描淡写,令他们气愤难平。5月10日,记者对此事专程作了采访。

东湖村一组村民王平均给记者讲述了事情经过:我于2001年3月8日下午4时左右,给黄良粮站在我村设的玉米收购点卖玉米,卖玉米前我在家用小秤称了8秤,各次的数字分别是68斤、63斤、67斤、62斤、55斤、67斤、25斤,共计460斤。之后,我把这些粮拉到收购点过了大磅,但只称了404斤,一下子就少了56斤。我想这个磅肯定有问题。当时我用磅称了几个砣,其中一个打200公斤的砣称了4斤多不到5斤。我嫌不准确,就让我妻子回家把小盘秤拿来,想准确称一下这个有问题的砣。这时,粮站人(卢友谊)说不收粮了,顺手压住了我的手,把有问题的砣强行抢走。这时,我妻子把小盘秤拿来了,我就进了东边放砣的那个屋,非要找到那个有问题的砣。卢友谊这时大发脾气,说:“你是干啥的?凭啥检查我的磅砣,检查磅砣的只有工商部门有权利。”我说有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查,我非查不可。这时卢友谊和其他五个人不让我拿砣,把我连拉带推拥出了门外。在争抢过程中,我的手都被抓破了。卢友谊当时开车要走,我拉住他不让走,我说我不卖了,用口袋装我的粮,这时卢友谊把我拉到旁边给我塞了20元钱说多少算了,硬将车开走,我估计有问题的砣最少重半斤(应为4斤重)。称一秤农民要损失25公斤,因为这是吨秤,所以平时大家都看不出。

据了解,卢友谊从2000年12月18日至2001年3月9日共收购玉米167723公斤交黄良粮站,该磅秤是卢于今年1月私自购得。

在村民们的强烈要求下,长安县县委、县政府派出了一个由监察、工商、粮食、纪检委联合组成的调查组于3月16日来到了东湖村。

据村民讲,3月17日下午,长安县质量监督局的同志在校验磅时,他们只取了最小的数2.5,而不取最大的数4.5,并说出种种理由,群众按照他们的说法要求重新校验,数据显然不一样。质监局在报告单上也只让粮站人签字,我们村还没一人看报告单并签字,他们便把报告单偷偷地拿走了。

记者在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中看到这些情况:确定上述台磅为不合格计量器,但并未写出误差多少;卢友谊在收群众玉米167723公斤(含东湖村78484公斤)未按规定给群众开收购码单;是赵武军给了王平均20元钱,而非卢友谊;不合格磅秤为卢友谊私自购买,有关领导不得而知,假砣问题,双方各执一辞,东湖群众提供不出假砣,调查组无法查清。

4月25日,黄良乡有关领导对东湖村村民口头传达了联合调查组的决定:①黄良粮站职工卢友谊用不合格磅秤收粮,由质监局对其进行经济处罚;②对在收粮过程中不给群众开码单的卢友谊、赵武军,由粮食局批评处理;③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黄良粮站,由粮食局在全系统进行通报……

对这一处理决定,东湖村村民意见很大。他们反问:“处理决定,为什么不提怎样赔偿群众的损失?为什么对收群众粮不开码单这么严重问题只是轻描淡写的处理?检验磅称的误差数据为何只取小,而不取大?”

5月8日,几个村民代表不满处理结果,又到长安县有关部门找说法,但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采访中,东湖村群众诚恳对记者说:“我们东湖村群众的靠山就是党和政府,我们坚信党的政策是好的,我们全体村民恳切请求有关部门能重新核实、解决此事,请求省、市级质监部门重新校验磅秤,这一次检验结果即使是合格的,我们也认了,因为我们相信省市政府。”

■本报记者 邰荣军

实习记者 章琦

上篇:没有了
下篇:莫让“竞争上岗”变味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5/16/29736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