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参加成人高考前几分钟突然“内急”,急匆匆来到厕所时碰巧人多排队,“方便”结束回到考场竟已开考几分钟。这是西安市民刘女士前两天碰到的尴尬事。
实际上,类似的情景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在公共演出场馆、商场、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地方,上厕所的男性尚可以比较顺利地鱼贯而出,女厕所前往往排着长龙。
有调查显示,因生理特点,女性用厕所的时间大约是男性的3倍。由此推算,每间女厕的人数容量应是男厕的3倍左右。然而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男、女公厕面积相等,同时因为没有小便池或小便器,女厕平均容量远低于男厕,难怪女厕经常“人满为患”。
公厕不足是全国问题。在北方某大城市,由环境卫生部门管理的公厕约6800座,其中只有200余座设在主要街道,个别闹市区平均十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厕。这样的不足对男女影响不一:同样难觅厕所,有些男子找个街拐角就可解决,女子却不可能。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公共场所“方便”之所不方便,不少女性出门时,习惯于选择少喝水或者强忍一忍。但医学专家忠告说,由此使得膀胱长期负荷过重,会损害女性排泄与新陈代谢功能,严重者会导致肾病。
有关专家建议,在兴建、更新公厕时,应充分顾及男女差别,女厕面积与人流容量理应比男厕为大。 (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