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很快,成就很大,相继投入和完成了许多省、部级乃至国家级的重点工程项目。在这些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企业,是它们以勤劳和智慧、拼搏奉献,创造了这些发展奇迹。这里作为典型代表,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正是其一。
中铁一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前身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电务工程处,是一支以承担新、改、扩建铁路通信、信号、电力工程为主,以房屋建筑、装修和塑钢建材生产为辅的专业施工队伍。
作为建设部核定的铁路电务施工一级资质企业。建处50年来,他们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曾先后承担了天兰、兰新、大秦、京秦、京九、宝中等许多重大的铁路干线及支线的通信、信号、电力工程等建设任务。竣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始终达100%,优良率始终达95%以上。1987年获陕西省“十年改革先进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90年获铁道部“质量管理奖”,91年获国家二级企业,全国先进企业,全路先进党组织称号及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96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先后研制应用20多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其中有一半以上分别获局及部级科技进步奖。
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近几年来,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在以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为和为首的班子成员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处”的战略方针,以建设一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目标,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1998年,在南疆铁路他们建成了1000公里目前国内铁路系统最长、最先进的数字通信系统,在国内新建线上首次实现移动通信的功能。
1999年在世界园艺博览会配套工程广(通)大(理)铁路建设中,仅用四十天,就完成了平时需要180天才可完成的工程施工任务,为世博会成功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甲方评价为“忙而不乱,忙而有序,组织得力”,并被《工人日报》等许多媒体以醒目的标题争相报导……
洗尽铅华,不用我们去追述更多的遥远和从前,走进其公司采访,他们刚刚创下的2000年的辉煌正历历在目,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2000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纪之交,继往开来,他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逆水行舟显本色,公司在以张为和为首的班子成员领导下,肩负重任,不辱使命,带领职工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不仅顺利地实现企业的改革改制,而且在企业经营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创造了又一历史性的辉煌业绩:全年完成企业总产值20491万元,为公司计划的156%,为集团公司计划的136.6%;招揽任务22000万元,为计划的183%;实现利润总额262万元,为集团公司计划的138%;竣工单位工程30件,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100%,其中省部级优质工程3件,集团级优质工程6件;安全生产4130天,创下连续十一年无重伤以上事故的成绩;同时职工年平均收入在劳动生产和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上、也较大增长。
公司这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吸引我们,首先采访班子的领头雁——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为和,想不到他竟是那样平实和谦虚,他讲了班子集体的团结战斗,讲了职工的拼搏奉献,并一再说要感谢他们,可就是一字不提自己。
群雁高飞头雁带
张为和:1982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91年进修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得双学士学位,93年晋升为铁道部电务处高级工程师,并担任副处长,96年5月调任铁一局给排水总公司党委书记,97年11月出任铁一局电务处处长(现任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00年荣获陕西省职工跨世纪立功竞赛先进个人。
成为企业的掌舵人,这是历史赋予他的崭新使命。为此,他搏击市场,不辱使命,扬帆远航,带领职工成功实现跨越,三年来累计招揽任务80525万元,完成企业总产值50132万元,实现利润725万元,职工年均收入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大幅度增加,企业党委被陕西省、铁道部命名为“先进党委”。
如果说在工作中的创新是一种手段,那么曾获“全国优秀知识分子”,学识渊博、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则完全是一种后天造化。这得益于他天生刻苦勤奋,少年天成,是一个具有双学士文凭的大学生;也得益于他从1982年开始,就主管工程,先后参加了京秦、京山、京九、兰新、宝中等十余条铁路干线及山西、甘肃、南京、唐山、上海等冶金系统铁路专用线的施工积累和实践。
三年前,新官上任,张为和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通常新官上任“抓权、抓人、抢政绩”的“三步曲”,他冷静的思考、分析之后,使用了创新这个手段,从管理入手,结合实际,提出了“以经营开发、新项目开发、新技术开发为三匹马、以改革和管理为车轮、人才开发为车轴”的发展战略,并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实现更大的跨越”,他这个超前的战略思想不仅很快得到了职工赞同,而且也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后,企业主动与市场接轨、调整产业结构、重视科技投入和人才储备等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很快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增长点。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经过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之后,以超人的胆识重拳出击,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企业的效益大幅度增加,并且也加快了企业改制的步伐,到2000年12月8日公司正式注册登记,使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昂首阔步向前迈进。
工作中的张为和是一个忘我的人,为了党的事业和企业的发展,一年365天他可以不休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甚至带病工作;生活中的张为和是一个总能及时体慰民情、极具爱心,并经常能为职工办实事的人。
张为和,这是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掌舵人。中铁一局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正是因为有了张为和这样的带头人及其领导班子,注定了这个企业的未来和发展必将非同凡响。
拓展市场争任务
2000年公司以创新的观念应对市场,以百折不挠、超常的发挥面对市场。首先迎来了投标揽活的好开局。随后在班子成员的正确领导下,一方面他们不断调整战略,紧紧抓住铁路这个主业,把经营范围向地方铁路,高速公路,邮电通讯,地方农电网改造,冶金化工企业专用线等领域拓展、渗透,取得了路外中标的良好成绩,另一方面他们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在人力方面,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追信息、跑项目,并不断调整经营开发人员,充实和加强投标揽活力量。在物力方面,办公设备不断更新,每人配备一部终端,做到资源共享,率先实现计算机局域联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编标进程,标书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除此之外,他们又进一步加大投标揽活策略,加快实施全方位立体经营开发格局,加大信息追踪和落实,多方投入,广泛攻关,投入重点,并坚持干好在建工程,树立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以雄心和气魄打出神威,打出了公司的知名度,实现了投标揽活的新突破。
施工生产创新高
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任务的相对饱满,不等于可以以逸待劳。为了完成任务,面对重点工程多,工期要求紧,项目分散,管理跨度大,施工难点多等困难,公司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班子成员以超前考虑,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干好每一项工程;各工程指挥部深入一线,在现场指挥协调解决问题;各管理部门主动服务;党群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围绕生产经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生产一线的职工更是不畏艰难强攻硬上,顽强拼搏,上半年,西合线供电和兰化110KV电力线路同时开工,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迎难而上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比总指要求提前10天完成任务。兰化工程顺利架通,受到了兰化公司的高度赞扬。武广线、武嘉线、朔黄线、菏日线和株六线等既有线工程,在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人为干扰多的情况下,一仗更比一仗打得漂亮,11个站的信号站改工程全部顺利开通,分别受到广铁集团武广指挥部、兰州局改扩建指挥部、济南局及朔黄公司的贺电表扬。地处内蒙边陲的集能线光缆架挂工程,远离机关,施工条件特艰苦,但他们还是确保了工期。西康铁路“三电”工程,是公司2000年施工生产中的重头戏,面对工期要求一再提前的特殊性,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加班加点,不仅确保了合同工期,而且工程质量也受到了建设单位的好评……
改革促进大发展
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有一个合格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思想解放,意识超前,工作能力强、有魄力、敢于吃苦、乐于奉献,他们高瞻远瞩,站在二十一世纪企业发展的起跑线上,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加快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企业改制、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先后完成了设计改制方案,建立职工持股会、公司名称变更核准,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拟订公司内部有关配套改革方案等改革前的各项主要工作。召开了首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公司法人,治理了结构,并于2000年12月8日,完成了公司的注册登记,正式宣告成立了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同时,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他们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在总结基层年薪制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大胆完善了其属三个公司经理试行年薪制的考核办法;修订和完善新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合理核定经费单位的费用;按照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原公司房建公司委托塑钢公司管理。并顺利完成了对原卧龙寺四分厂的接收工作,根据国家有关医疗制度改革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医保部门联营,顺利实现了医疗保险从行业管理向属地管理的平稳过渡;按照中央对国企改革的重点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实施再就业工作,并以优惠政策为87名职工办理了内部退养。
强化管理增效益
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管理是生产力。
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抓质量管理,严格执行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先后建立制定或修定完善了《贯标工作奖惩办法》、《质量责任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工作确保实现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线全优”的奋斗目标。
抓安全管理,坚持“从严治本,基础取胜”,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他们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武广等16条线、35个工点进行了安全检查,并逐级落实责任制,同时又开展了“十个一”“掌握安全知识,迎接新世纪”“安康杯”安全竞赛等活动,杜绝和消除了各种安全事故隐患。
除此,公司又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加大了审计监督力度,强化了货币资金管理,加强了物资设备和机械管理,加强了劳动用工管理等等,这些综合性管理工作的开展,既保证了公司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也规范了企业的经济行为,经营管理行为和用工行为。同时更为令人惊喜的是,管理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更为直接的是最终都体现在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上。
有付出终会有收获。纵观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2000年的工作业绩,如花似锦,这里我们采撷和选取的也仅仅是几个片段和缩影,然而,由此足可以窥其一般。
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进程中,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未来发展新的目标蓝图已经确定,目前,他们正在快马加鞭,埋头奋进。
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市场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尽管,但我们相信他们在以张为和为首的坚强有力的班子成员领导下,未来发展一定会再创新的辉煌!
(李学宗 张秦安 张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