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困扰人们多年的焚烧秸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日后将逐渐消失,“因为他烧的是自己的钞票。”这是在杨凌中国青年农科园,陕西康华饲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西安近日在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正在封顶的大楼前告诉记者的。
秸秆是农业废物,每年秋后大量堆放在田间地头、公路、铁路两边,由于秋耕秋种腾地紧迫,农户便大面积焚烧,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烧死树木,引发诸多不安全事故出现。国家环保总局等6部委虽然在1999年为此专门下发过“禁烧令”,但仍未从根本上杜绝农民焚烧秸秆问题。秸秆真的只有焚烧一条路吗?专家研究表明:秸秆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可以加工成饲料、肥料,也是天然的高分子植物纤维,深加工后,可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化工等。陕西康华饲料公司瞄准这一商机,变废为宝,与香港合作,引进德国设备和技术,在杨凌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基地,将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出路。他们利用经济杠杆,让农户对烧秸秆由“禁不住”变成“舍不得烧”。
在该公司基建工地上,邵西安先生满怀信心地介绍,他们引进了全系列德国卡尔公司的先进设备及工艺配方,投产后将有年产4万吨以上秸秆颗粒饲料面市,消化8万亩左右玉米秆。
本报记者 龙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