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兴无村位于陇海线南侧,这里景色秀丽,庄稼茂盛,果园菜园连片;大街小巷道路平坦,居民住宅整齐美观;小学校舍面貌焕然一新,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喜人景象……说起这些,村民会异口同声地说:“咱们有一位好带头人!”这位带头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
王建华从1973年起就担任大队(村)干部,由于他办事公道,作风清廉,一心为民,政绩突出,1979年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时正值改革之初,村里一些干部的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群众人心涣散,村民家庭和个体经济一时迈不开步子,上不了路子,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看到这种状况,王建华书记吃不香,睡不好,他走访村里的老年人,老干部和群众,从那里了解本村落后的原因,广泛征求大家对改变村子面貌的看法和意见。在普遍访问的基础上,他召开村民大会,用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群众,激发群众的正义感,并把村上的事情交给大家讨论,让大家直接选出新的村委会班子。村上定期在黑板上向村民公布集体账目,接受群众监督,兴无村是全乡率先实行村务公开的村之一,并被确定为县村务公开重点单位。
为了促进村子经济发展,使大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村里制定了承包费、道路水电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群众经商办企业,如今,村上的织布厂、养鸡厂等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为了大力发展村域经济,他亲赴山东学习沿海的新鲜经验,参观归来,他和村委会一班人反复讨论,制订了本村“九五”规划,他们按照“依靠科技进步,主攻粮食增产,多经全面发展,人均收入千元”的思路,积极栽种果树,大棚菜和养鸡,他们现养蛋鸡达2万多只,经济效益可观。王寿森副省长视察后,对其做法表示肯定。王书记爱好科技,在他的带动下村上成立了科技兴农服务公司,下设养殖协会,果树协会和多经协会等,他们依靠科技,促使果菜增产。兴无群众每人都掌握两三项技术,因而该村成为全县有名的“科技示范村”。王书记也多次赴岐山,凤翔为果农无偿授讲,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他的论文《苹果树存在的问题》被几家报刊登载。在王建华的带领下,兴无群众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迈开了大步,200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350万元,人均纯收入1815元,实现了“九五”目标。
公生明,廉生威。王建华一班人勤政廉洁,以身作则,不乱花群众一分钱。村上建校时投资、集资65万元,打井投资50万元,群众对此毫无怨言,说王书记把钱用在刀刃上。他一身正气,鼓舞了士气,兴无村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乡前列,1995年被命名为县级小康村;1997年被宝鸡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合格村;199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治安模范村;2000年被市委命名为小康村先进党支部。王建华书记本人1996年荣获宝鸡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同年被市农函大授予优秀学员标兵称号;1999年又被评为科普工作先进个人。难怪群众给王书记编了顺口溜:养鸡狗、种树苗,猪下的猪娃满院跑;猕猴桃、像蒜辫,结的辣椒红艳艳;几百亩玉米笑破脸,菜花叶子像芭蕉扇,整天开会不上算,领着群众拼命干!
在谈及未来发展的规划时,王书记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继续发展猕猴桃和大棚菜这两个主导产业,依靠科技兴农,按照“绕市场、调结构;靠科技,兴产业;促营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力争到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2500万元,人均接近3000元。目前,王建华正带领群众,顽强拼搏,不断向新的目标奋进。 (罗新周 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