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掘进队几个月以来生产持续低靡,干部和工人憋足了一口气,要在新的一月里完成进尺任务。然而第一班下去就放了“哑炮”——水、风压不正常。工人急得直跺脚,干部急得直骂娘;某厂装配车间眼看离月底日近任务也将完成,可是机械突然出现故障,配件要到千里之外的厂家购买。车间干部急得火上眉毛,工人急得恨不能把身体当作配件换上。类似这种“急在一线”的现象,在许多企业屡见不鲜。
想一线所想,急一线生产所急,这样的口号在许多企业已经喊了多年。但是,真正做到为一线所急,似乎并不容易。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线单位为生产急需,急得望眼欲穿,而为一线服务的单位却在推诿扯皮。当然少数牵扯到企业重大利益的事情,也会在各方面高度重视下,得以及时解决。但这种重视毕竟有限。
眼下,许多企业都在进行改制,人们期待着新机制会给生产带来新活力。但是,如果不从基础管理抓起,不树立服务一线的大局意识,再好的体制也产生不出效益。
任务落实到一线,服务管理抓二线,让一线的同志少点“上火”,让二线的同志多些尽责,变“急在一线”为“为一线所急”,这样才能保大局促生产。
■孟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