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8时左右,笔者路过西安李家村,远远地看见街西人行道上空挂起了一道银幕,幕两边黑压压坐满了人,观众甚至站在了自行车道观赏电影,其中不乏成年人。一白姓青年告诉笔者,他今年都30多岁了,小时候爱看打仗的片子,潘冬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他还会唱“闪闪红星”的插曲。成年后,这样的片子再也没机会看了。每年“六一”,他便奢望着和小女儿看部儿童片,不知何故,却再也找不出当年的感觉。黄女士一家三口本来想去逛街,看到街边放“红色”电影,黄女士和丈夫有意让孩子看看,当夫妻二人为剧情流下滚滚热泪时,孩子却一个劲地催着妈妈走,说是不好看,要妈妈带他去吃“肯德基”。
笔者观察到,“闪闪红星”虽是部儿童片,可观众多数是成年人,尤以30岁左右的青年人居多。笔者现场询问了几个孩子,有人说潘冬子很傻,有的则表示“看不懂”。身为小学教师的赵老师有些痛惜地说,他常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理论很抽象,想带学生看部革命历史主义教育片平时很难办到,只能盼“六一”了。据了解,西安各大影院平时基本上调不到此类儿童片,即使有,也因经济效差方面的考虑而放弃。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