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予君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劳资矛盾的日益凸现,建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等保障体系将越来越显得重要,日趋完善保障体系不但是职工所向往的,而且是社会稳定所需要的,因此它将会受到占社会统治力量阶层的普遍欢迎,建设完善职工保障体系是企业、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
思考之一,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
目前各地已普遍把在职、下岗、失业和退休人员中的贫困人口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碍范围,从保障构成的对象来看,“三无”对象占25%,在职、下岗、失业、退休人员和其他困难人员占75%。尽管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给予了最低生活保障。但仍然有部分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却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因在于,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必须是企业给在职人员发放工资或最低工资,退休人员发给退休金,下岗人员发给基本生活费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生活保障标准的职工才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这样职工生存困难加大,从而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因素增多,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建设职工保障体系对党、政府和企业尤为显得迫切而紧要。
思考之二,保障体系的建设是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法宝
职工期盼保障体系的建设,正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目前保障体系建设极不完善的情况下,职工甚至企业都不敢遇到大的波动和大的选择,大的发展,怕一旦失误将失去起码生活基础和发展基础,因此也就束缚了职工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及企业的开拓性发展。只有充分建设好职工保障体系,给职工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不因意外情况的发生而造成职工对生活的绝望而自暴自弃,给社会、企业、职工队伍稳定埋下隐患。职工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会一家不能唱独角戏,在地方要动员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在企业要动员行政、党委等力量,广泛的建立起生活、医疗、意外伤害等保障体系。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能以新的精神面貌积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思考之三,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企业开拓创新自我发展的保护伞
建设性的构筑职工保障体系,不仅企业摆脱了困境和拖累,还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减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将给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保护屏障,不再会有因保障体系建设欠缺,职工创造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企业营销、生产受阻,而导致企业等米下锅、职工集体上访、静坐等不稳定现象发生。
企业的人心也就齐了,人心齐,泰山移,何愁企业不发展,不进步。从而使企业腾出大量的精力用于企业发展,企业进步,企业改造,企业改革,全力以赴拓展市场,创新产品。这样企业发展壮大了,职工收入也就增加了,企业和职工都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状态,反过来又为职工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健康关系。有了雄厚的保障体系做坚强后盾,企业不会因一时的波折,暂时困难,而动摇基础,失去职工人心,从而可以使企业积蓄力量、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埋头巧干,共度难关,形成企业特有的独具风格的企业文化,聚集起巨大的企业无形资产,打造企业自己真正的知名品牌。
思考之四,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工会维护职工具体利益最有力的体现
我们干工会的都知道维护是工会最基本的职能,要履行好这个最基本的职能,那么职工保障体系的建设就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最有效的载体。在保障体系建设中工会应当发展优势,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负责到底,工作到底。只有职工的代言人工会组织自己,把职工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职工保障体系的建设才能真正抓好做实,这项工作做好了,职工就会很服气工会组织,才会实实在在觉得工会就是自己的组织,自己的家,因为他们确实感觉到工会在替他们出力,替他们谋利,从而加强了工会在职工中的号召力,党和政府连接职工的纽带工会组织就更加有力度,有韧性。
(作者系安康铁路分局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