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世界环境保护日,再度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副省长潘连生亦坦言我省生态环境状况面临严峻形势,并不乐观。
在全省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现状下,记者在商州市却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面。地处秦岭以南的商州市,在1999年被国家列为全国43个生态重点工程县(市)之一。在此之前,商州市的水土流失以及天然林遭破坏的现象相当严重,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商州市已走出了“生态遗忘区”的阴影。
一进入商州生态建设区,就看到山上披绿挂翠,石坎梯田层层叠叠直通天际,浓密的山林中不时传出几声野鸡叫声……,商州市生态办主任张栓船颇有几分自豪地对我们说:“这两年生态建设抓起来了,连野鸡、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也愿意在商州山林里安家了。”
在距离商州市70华里地的北宽坪,我们看到农民已将山地退耕并种上了板栗、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
商州市生态建设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特点,尤其在修路这方面,当地农民尝到了很大的甜头。在商州市富家沟,一条新修的长达5.5公里的公路直通山顶。村长王仲贤介绍说,村里原先没路的时候,每家每户盖房的一砖一瓦都得靠人力朝上背,一片瓦的运费就达一角钱。没路时这村里的小伙子都娶不上媳妇,山外的人都不愿嫁到山里,村里就实行“换亲制”,现在好了,路一通,想要什么都可用车运上来,山外的姑娘也嫁进来了。
商州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形成了“山顶油松戴帽,半腰果树缠腰,沟道梯田平展”的格局。经济作物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农民从根源上改变了过去“种一掬、收一捧,老天保佑不断种”的思想。另外,他们还把沟头护理与小流域治理紧密结合,以防止水土流失,实现了要给长江送清泉,不给长江送泥沙的目标。
在刚过去的17个月里,商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已完成石坎梯田290公顷,沟头防护林212公里,修生产路1982公里,拦泥坝131座,荒山造林2030公顷,退耕还林完成720公顷,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7平方公里。
商州市市委书记张改萍在接受采访时说,商州就是要顺应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潮流,把商州建成全省的园林城市,下一步还要结合西合高速的建设,将商州建设成为西安的后花园。
本报记者 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