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个年轻犯人的母亲重病卧床,命在旦夕,想见儿子最后一面。监狱领导收到犯人母亲的信后,不仅派出近10名干警押送犯人前往医院让与母亲相见。而且送上万元巨款。监狱管理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这种事堪称全国首例——

紧急救助一个犯人的母亲

2023年10月12日

□文/涛涛 杰杰

2001年5月21日,河南省信阳监狱正式设立了一项“救助特困犯人家属专项基金”。奇怪的是,基金的起点仅为1908.65元。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记者闻讯立即前往采访,读到了一个发生在两个月前的幕后故事。

病危母亲想见服刑的儿子一面

2001年3月1日,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医院住院部404房。47岁的陶金凤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悲伤的泪水从她的脸上滑落……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由于家境贫困,目前连一分钱的医药费都拿不出。医生说,她的血糖指数严重超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死神,正在向骨瘦如柴的她频频招手。她不想死,真的不想死,因为她放心不下自己的宝贝儿子。8年前,儿子犯罪锒铛入狱,如今远在100多公里外的监狱服刑,还有一年才能刑满释放。她喃喃自语着:“峰儿,妈怕是见不上你一面了,你要听政府的话哟……”她吃力地拿起笔,给儿子所在监狱的领导写信……

一封特殊来信和一次特别捐款

3月8日上午,河南省信阳监狱主抓管教工作的副监狱长周其林收到了陶金凤写的信,信中还附有一篇驻马店市《天中晚报》介绍她苦难身世的文章。

敬爱的监狱领导:

你们好,我是罪犯侯超峰的母亲,我不争气的儿子给国家、给社会、给你们增添了不少麻烦,我这个做母亲的有罪!如果不是在我病危之际,我真的不该写信打扰你们的……

此时,在我生命临终之际,我是多么地想见到我的儿子,然而我已病卧在床,不能前往探监,我能不能恳请监狱领导,让我再看他一眼,就一眼!哪怕是听他再喊一声娘,我也将含笑九泉……

句句含泪、字字泣血的信,打动了周其林,他陷入了沉思。虽然陶金凤是一个犯人的母亲,但不应该受到歧视,不应该被遗忘。从侯超峰的改造表现来看,他改造积极主动,目前只剩下1年刑期,是能改造好的,应予以安排他们母子相见。况且,这个时候准许他们见面,更能稳定侯超峰的情绪,加快他的改造步伐。然而,转念一想,周其林又有些担心:侯超峰见到命在旦夕的母亲之后,反而不能安心改造,怎么办?看来不仅要让陶金凤母子见面,还要想办法在经济上帮帮她。

周其林立即通知各监区负责人开会。“献出爱心、救救母亲”是会议的主旨。周其林说,此次献爱心活动不仅是对陶金凤经济上的帮助,而且有益于犯人侯超峰的改造,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狱掀起一个献爱心的高潮,净化犯人们的人生观……

会议临近结束,与会人员纷纷献出一份爱心。张培彬监狱长、周其林副监狱长带头各捐100元,各个监区的领导也都捐了钱。

各监区领导立即回到监区组织献爱心活动。捐款先从干警们开始,8个监区的干警捐款达到2000余元。

当天晚上,监狱主办的《新生报》编辑部连夜编印了《新生报·献爱心特刊》,在显著位置刊发了陶金凤的来信,编辑部向全狱服刑人员发出“献出爱心、救救母亲”的倡议:

全体同犯们,侯超峰的母亲也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在病危中的呼唤更是对我们的呼唤,在我们以优异成绩向母亲汇报的同时,还应该为母亲献出一份爱心,赶走逼近母亲的死神……

第二天上午,《献爱心特刊》连同介绍陶金凤身世的文章复印件一同发到服刑人员手中,顿时在整个监狱引起强烈震动。在二监区,犯人李开顺拿起报纸满含感情地朗读起来。听着“母亲”在重病中的呼唤,想着“母亲”那双盼儿回家的泪眼,全体犯人们屏住了呼吸。、

“我捐100元——”一个犯人从人群中挤上前来。他叫彭永伟,32岁,1999年4月因犯持有假币罪被判刑十年零六个月。他上有老母,下有妻儿,这一次之所以捐出这么多钱,不为别的,就为心中“难受”。他不敢注视报纸上陶金凤那张消瘦的脸,以及那双失去光彩但又满含期望的眼睛,那太像家中的老娘了,那双眼睛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我也捐100元——”又一个犯人奔向捐款箱。他叫袁建国,是一个盗窃犯,今年23岁,家有50岁的老母。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走正道,学会了偷,第一次得手后,结果与侯超峰一样,被娘狠狠地打了几个耳光,为此,他一跺脚离开了家,发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谁想到“大事业”没干成,1991年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犯人们排成了长队,默默走向红色的捐款箱,一元、两元、五元、十元……

捐款在其他7个监区同时进行,犯人们最多的捐出了100元,最少的捐了0.5元,但在爱心的表达上,没有钱多钱少这个概念。在七监区,20岁的刘胜利只捐出了0.5元,他家在大别山老区,穷得连吃饭穿衣都是个问题。他说:我没有更多的钱,就让我的心飞到陶妈妈身边,永远孝敬她老人家吧!

捐款过程中,侯超峰一直在流泪,泪水中交织了多种情感,有对干警的同犯们的感激,有对昨日莽撞的追悔,还有对母亲深深的挂念……他紧紧咬住嘴唇,不让泪水掉下来。

干警和犯人共有1561人参加了捐款,数额高达11908.65元。

在发起捐款活动的同时,周其林向省监狱管理局汇报了有关情况,并向省局请示能否批准侯超峰到驻马店市人民医院“特许探亲”。关于“特许探亲”有着严格的规定:罪犯改造积极,服刑两年以上,“残刑”1年以下。侯超峰符合全部条件。但是,请示报告能否得到省局批准,周其林心里没底,因为像这样允许犯人到100多公里外的医院病房看望病重家属,在信阳监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首例。

3月13日,省监狱管理局批准了信阳监狱的请示报告。

犯人在病房里与母亲相见

3月14日早上8时,一支特别慰问团从信阳监狱出发了。慰问团由周其林带队,近10名警察押着犯人侯超峰前往驻马店市。

快到住院部404房了,大家不约而同放慢了脚步。病房里,陶金凤还在熟睡中,当侯超峰站在她床前时,睡梦中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日夜思念的儿子就在面前。“娘,娘,您醒醒,我是不孝儿超峰啊……。”儿子轻声呼唤着娘。陶金凤睁开双眼,“啊”地一声惊叫,手指着儿子呆在那里,好一阵子后才说出话来:“峰儿?你是峰儿?”“是我,娘!”侯超峰回答。当明白不是在做梦时,她一把抱紧儿子失声痛哭。

周其林背过身去,揉了一下眼睛。“峰儿,这是咋回事?”陶金凤看到了病房中的干警。“娘,是监狱的领导看您来了。”侯超峰说。这时,周其林上前将10000元捐款双手递上:“这是信阳监狱全体干警和犯人们的一点心意,祝您早日康复!”泪流满面的陶金凤急忙让儿子搀她下床,要给干警们磕头致谢,周其林一把扶住了她:“大姐,您身子弱,请别动!”陶金凤不知说什么才好,声音发颤:“峰儿,一定要听政府的话,好好改造,娘等你,等你出狱!”侯超峰使劲儿向娘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信是他所在的五监区全体服刑人员写来的:

亲爱的妈妈:

我们和侯超峰是改造的同路人,您是超峰的母亲,也是我们的母亲。您生了重病,我们犯了罪不能伺候您,照顾您,万分愧疚。我们把政府发给我们的零花钱省下来,捐给您治病,一元两元微不足道,但这钱是干净的,表达了我们对母亲的一片真情,说明我们的良知正在回归。亲爱的妈妈,请安心养病吧,我们一定不辜负监狱干警的教诲和您的希望,我们会好好改造,早日出狱去看您……

陶金凤静静地听儿子读信,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照着她流泪的笑脸。

当晚,干警们返回信阳。捐款已经结束,但故事还在延续,监狱的第547期《新生报》总共4个版面全部报道的是本次献爱心活动,刊登了全部捐款犯人的名单。报纸刚发下来,犯人们争先恐后阅读起来,都想知道陶妈妈病情怎样。他们在报纸上仔细地寻找自己的名字。“找到啦,这是俺——俺捐的20元!”犯人黄双介举着报纸跳了起来。他们知道,这次活动也有自己的一份爱心。

报纸在第一版刊发了侯超峰致监狱干警和全体同犯的一封感谢信。侯超峰在信中说:“这一切让我终生难忘,我深刻地体会到,是政府和同犯们的无私爱心救了我的母亲,政府领导的教诲让我感到这个特殊家庭的温暖。为了不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为了报答政府的恩情,我将彻底改正恶习,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和母亲团聚……”

捐款总额是11908.65元,捐给陶金凤1万元后,还剩1908.65元。为什么没有把钱全部捐出去呢?因为周其林有一个想法,今后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陶金凤,他想把余款向外延伸,设立一项专项基金,去救助那些特别困难的犯人家属。要让他们感到,大墙外面是春天,大墙里面同样是春天。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5月21日专项基金正式设立。

记者前往信阳监狱采访时,周其林告诉记者:侯超峰从驻马店回来后,表现更加积极了。经监狱研究,我们已向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呈上关于给他减刑一年的报告,近几天内,如获审核批准,侯超峰于今年6月就能被释放回家,与亲人团聚了!

亲情和爱心创造了奇迹。自从与儿子超峰见了一面并接到万元捐款后,陶金凤的身体慢慢有了较大好转,人也精神了许多,已于今年“五一”前夕出院回家休养。

但是,陶金凤的病情仍然十分严重,随时都有可能危及生命。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器官移植,然而至少10万元的费用难住了她。采访中,侯超峰告诉记者:“我等着早日出狱,然后堂堂正正做人,挣钱给妈妈治病……”

(本人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图片说明:周其林副监狱长把万元捐款递到陶金凤手中(右一为犯人侯超峰)

上篇:没有了
下篇:雷峰塔的千古之谜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6/2001061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6/15/29852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