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燕航空仪表公司军品分厂的工艺员李明浩,貌不惊人,可却长着一颗聪明的脑袋,在生产中解决了不少难题。
某军品是华燕公司的拳头产品。去年,该产品在加工中遇到不少困难,进展缓慢,质量问题不断。李明浩承担这项攻关任务后,认真消化设计图纸,仔细琢磨每一个关键零部件,深入加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对各项零组件的加工工艺进行调整、细化,自行设计了许多工装夹具,用较短的时间解决了该产品在现场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顺利实现了生产定型,确保了产品的批量交付。
有项军品外框从毛坯到成品共36道工序,生产周期近两个月。军品分厂刚开始干这批活时,超差报废率高达25%左右。因此,李明浩悉心研究这项产品的关键加工技术及设备的加工性能,查阅资料,寻找对策,和工人师傅们一起攻关,对每道工序进行监控,经常忙到深夜。经过多次试验,改进了工艺方法,解决了“拦路虎”,使零件的超差报废率降到了2%左右。仅此一项,一年可为公司节约5~6万元。
李明浩干活特别喜欢动脑子,他说“脑袋不用会生锈,越用越灵活。就像小孩玩的陀螺,鞭子越抽转得越快”。他经常从原材料、刀具、夹具上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加工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他接手一项产品后发现壳体工艺尾每次白白浪费掉,很心疼,就反复计算,向领导建议一个壳体的工艺尾可加工成一件“连接板”。领导采纳了他的合理意见,这项改动,又为分厂一年节约材料费达五千元之多。 ■柳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