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进入“三夏”后,镇安县大坪镇兴合村村民毛国元扛梨赶牛到东河村包天犁地,半个月下来已挣500多元。像这样倍受欢迎的“钟点工”目前在镇安约有1.2万人。
“三夏”农活繁忙,时间紧凑,一些缺劳户常常需要请帮工,这就为一些富余劳力提供挣钱打工的机会,以往城里时兴的“钟点工”如今在镇安乡村应运而生。这些大多来自半高山和高山的“钟点工”,他们早早安排好自家的农活,趁机去一二十公里外的河川,帮人割麦、脱粒、播种。这些人只要有人叫,一家一两天,哪怕是半天都行。工钱随行就市,10至20元不等,早上干活晚上拿钱。据了解,卖牛工的一季下来要挣1000多元,凭力气打工的每人不下500元。“钟点工”的悄然兴起不仅缩短农忙周期,而且将需劳户与经济困难户有机联系起来,生产上起到双向优势互补的作用。(毛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