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校园,毕业班的大学生已是脚步匆匆。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21世纪的高校骄子们面对择业,自然有他们的想法。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西安高校多位临近毕业的大学生。
“不就业族”浮出水面
不少毕业生认为,找工作应秉承宁缺勿滥原则。据一些高校统计,今年的就业市场形势总体好于往年,而高校毕业生中的“不就业族”却正在壮大。
“不就业族”最普遍的是为考研或出国做准备,对“本科毕业找个工作万事大吉”这种说法,他们持绝对否定态度。准备考研的国际金融系毕业生高枫认为,“这几年本科文凭也许能找个工作,可等到十年后,可能首先下岗的就是我们,与其等到那会儿,不如趁年轻把电充足。”
有出国打算的毕业生也早早地着手准备。由于签证迟迟办不下来,英语专业毕业生侯洁索性先在银行就职,只等签证下来就飞往悉尼。还有些毕业生觉得目前的工作机会不理想,宁愿暂缓就业,多拿些资格证书,以求厚积薄发一步到位。
毋庸置疑,“不就业族”壮大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从国家包分配到今天“不就业族”现象,折射出对人才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自我重新定位的过程。
关于理想职业的定义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毕业大学生中,大部分人对于“理想职业”都有一个自我拟定,综合其言语即为: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拥有使自己满意的社会地位;能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能得到丰厚的收入。
前几年,大学生就业着重考虑“稳定”,很多人将“考公务员、进外企”作为首选。随着国内市场的变化,近几年来,“到有发展空间的私企工作”正成为众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方向,私企其思路新、体制活,创业空间广阔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学子。
西安交大毕业生刘凡道出了众多人的心声,“考研、出国、打工,说来说去不就为了多挣俩钱、多学点东西将来自己干呗,谁想打一辈子工呀!”没错,创业逐渐成为天之骄子的最高理想,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个创业成功人士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孔雀依旧东南飞
留陕,南下?西安本土毕业生对此有不同看法。记者采访的8位家在西安的毕业生中,5位南下,3位留陕。其中师大毕业生刘慧认为,相比较下,西部开放程度不够,环境不太好,比较闭塞;中文系毕业生孙强说,西部节奏太慢,就拿招聘来说,深圳的公司在去年10月就来陕招人,而西安本地公司最快的也到今年1月才来。
另一个“奇怪”的调查结果是,许多外地毕业生留陕的愿望却相当强烈。作为外地毕业生,他们对西安的评价应该更客观一些。
来自广西桂林的一毕业生认为,西安高科技非常领先,它是紧跟上海、北京、深圳这些城市之后的,留在这里对他以后更好的发挥专业能力有很大帮助。另一江西籍贯的毕业生认为,西安的文化氛围浓,它不仅是一个好的上大学的地方,也是个好的创业基地。 本报记者 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