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活水探源

——子长县药材医药公司强化管理促效益纪实

2023年10月16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必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必须具备超前的思想,努力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

——摘自郭红安日记

子长县药材医药公司组建于1959年,它担负着全县所有医疗单位、广大人民群众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的重任。多年来,由于经营不善,公司连年亏损。截止1995年底,已负债326万元,职工月平均收入不到150元,一时人心涣散,工作被动,企业陷入瘫痪的境地,面临倒闭。1996年,县上为了挽救这个全县唯一的国有医药经营企业,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熟悉医药市场,精通药品管理,在前任公司党支部副书记的郭红安担任了公司经理。面对这个烂摊子,时年35岁已有8年党龄的郭红安没有退却,他毅然临危受命,踏上了为一个国有老企业发展拼搏的漫漫长途。对郭红安而言,这既是一次发挥自我的机会,更是一次党对他的考验。

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以郭红安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积极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在多方筹集启动资金之后,确定了“以人为本,严管扭亏”的发展思路,为了帮助职工转变观念,重新树立信心,他们把抓职工思想教育与提高业务技术相结合,通过实施定期学习、定期交流、定期考核的学习制度,使公司职工思想政治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充分认清了市场竞争的严峻性,市场经济的公平性,职工们一致认为靠情绪消沉不解决问题,靠垂头丧气不产生效益。“学业务比技术,竞争上岗”等活动的开展,使职工在苦练本领的基础上,提高了业务水平,增强了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他们把抓“三讲”教育与转变职工的工作态度相结合,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三讲”教育的有关文件,积极开展讲“三讲”,比奉献大讨论,使职工充分认识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分离的,只有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提高公司在同行业中的声誉,加快公司双效益共同提高。通过二抓二结合,大大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树立了广大职工办好企业的信心,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

“好的管理可以弥补经营的不足,但再好的经营绝对填补不了管理混乱带来的亏损”。郭红安清醒地意识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强化了各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总结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职工的行为,真正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更具有可操作性。继而,对各种费用开支严抓细控,加大经营投入,压缩非经营支出,全方位实行定额管理,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各类费用,压缩支出,超奖欠罚,严格兑现。

同时,实行司务公开,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坚持一年一度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抓大事、议大事,定大事,开展民主评议公司领导,定期召开通报大会,一系列的透明管理,大大调动了职工人人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主动性、创造性。

紧扣市场 狠抓效益

发展才是硬道理。郭红安一班人在完成了人的“改造”和管理的“硬化”后,很快把工作重心放到了提高公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上。

抓机遇,求发展。抓住机遇,就是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近年来,他们紧紧抓住省市清理整顿医药市场的机遇,在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药品稽查队,并先后取缔了无证经营药店18家,无证诊所81家,抓获药贩24人,规范了医药市场,使子长县药品基本实现了主渠道进药,而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较前有了很大提高,经营活动走上了正轨。

郭红安一班人通过深入探索,发现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病源,不调整经营结构,经济效益的提高只能成为空谈。为此,他们及时构建了经济效益提高的思路,向市场要效益,要后劲,坚持以名、优、新、特药以及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特色经营方式。他们强化零售、稳定批发业务,狠抓中药材收购和饮片加工,在开展优势互补上,形成了独特的经营模式:强零售,稳批发,重收购,促加工,公司的经营上了一个新台阶。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坚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等对待,一同部署、一同落实,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子长药材医药公司以巩固县城药品市场为主,积极开拓农村医药市场,不断改变僻远山区百姓吃药难的现实,与此同时,他们打开了周边县的药品市场,与清涧、延川、延长、永坪等地医院建立起了稳固的供求关系,确立了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健全方便患者的工作程序,保证了医药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基本实现了24小时工作制度。将各业务部门的经营计划按月分解、按月考核,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与工资挂勾,改变了原有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5年来,郭红安一班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使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子长药材医药公司下设一个饮片加工厂,两个中西药批发部,八个零售连锁店,五个乡镇购销站,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连锁销售网络,经济效益逐年上升。97年完成销售收入368万元,同比增长180%;98年完成销售收入394万元,同比增长28.6%;99年完成销售收入587万元,同比增长48.9%,实现税金87万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3.6万元,同比增长60%,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662.57万元,占年计划600万元的110.42%,同比增长12.87%,实现利税96.3万元,占年计划的104.7%,同比增长6.3%。广大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平均工资也由96年的180元提高到现在的480元。而公司先后也被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扭亏脱困显著企业”、“先进企业”称号,郭红安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模范带头人”、“十佳青年”、“陕西省优秀青年实业家”,并当选为延安市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谈及今后公司的发展,郭红安经理告诉记者:“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要成为公司划时代的一年。我们力争今年实现销售收入720万元,争取公司办公楼年底峻工,并实现业务计算机管理,同时进一步拓宽市场,强化销售,狠抓中药材收购和饮片加工。继续加强公司党建工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力争在新世纪取得更好的成绩。” 宋一秋

上篇:筑坝酉水河 “铁军”建新功
下篇:漠北苍龙翔苍穹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7/20010702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7/02/31598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