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河街今昔

2023年10月16日

江岸路(当地人称为河街)依傍涛涛汉江水,是白河县城里的一条老街,从解放前低矮的茅草屋发展到如今高高耸立的楼宇,河街记录着白河由清贫而繁荣的历史变迁,抚今追昔,白河人不无感慨地总结出一句“治穷先治愚,文明伴富足”。为了更生动地说明这点,请看——

5月27日,白河县城江岸路x号。鞭炮声、祝福声、欢歌笑语声汇成一片,看着挂在自家铁门上的“而耄而耋而期颐,百年祝君子偕老;曰富曰寿曰好德,五福备古人所难”的对联,60岁的赵老汉笑得合不拢嘴。在他家客厅、卧室、厨房甚至厕所,儿孙们也贴上了这样的祝寿联。

白河县境内峰峦叠嶂,隘口分岐,自古就有“锁秦雍,控荆襄,秦头楚尾”之称。县城北依绣屏山麓,前临涛涛汉江,主城被魁星山和绣屏山的臂膀环抱,侧倚沙帽山,再加上桥山沟和清风沟的分割,使得县城地形复杂,支离破碎。几千年来,白河人就在这偏僻贫瘠的“三山两凹”的夹缝中生存。

赵老汉回忆说:解放前,白河县全境内仅有一条汉白公路,没有一辆汽车;仅有的一所医疗卫生机构只有5张病床;小伙子十七八岁还是光屁股,连衣服都没得穿,更别提读书识字了。

闭塞造成贫困,贫困造成愚昧,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白河人90%多还不识字,更没有几人会作文写对联的了。

封闭落后的白河人渴望知识、呼唤文明。进入九十年代,白河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除文盲、学习文化”运动。通过办扫盲班、学实用技术、自修文化知识,不仅使白河农村人口非盲率达到97.8%,城镇非盲率达到98.8%,而且使白河人摆脱了昔日“穷死不离家”、“围着锅台转”的守旧思想,涌现出一大批在科技兴农中的能人。

赵老汉和儿子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学会读书识字的,今年不足18岁的孙子更于一年前考上安康师范,家里的对联就是这位秀才的杰作。

如今在白河,像赵老汉这样的文化型家庭比比皆是。觉醒的白河人用文化武装头脑,科学种田、致富信息、投资环境、优化组合、股份制、上网等早已不再是陌生的词语。

踏着青石板路,在白河河街上,来来往往的是手持大哥大的老板;一栋栋楼房的窗户里,透出读书阅报书的身姿;摆放着形形色色书籍的书店,人头攒动;在行色匆匆的人中,有不少是急着赶课上夜大的……处处扬溢着文明的气息。

今昔对比,赵老汉不无感慨地说:愚昧与贫穷结伴,文明与富足同行,治穷的前提真的是要治愚呀!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没有了
下篇:这样的风景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7/05/3161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