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路在脚下

——记都市化村镇建设带头人、莲湖区西关村委会副主任郭顺德

2023年10月16日

为民造福铭心田,无私奉献志弥满。

死于安乐乐自毁,生于忧患患伏坚。

众志成城战穷魔,齐心奋斗改艰险。

路在脚下自己走,脱贫致富勿忘难。

——题记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这样一些奇特的群体,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手持农业户口,他们没有就职任何工厂企业,每月却享受一定数量的薪金和福利待遇,他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这个群落是改革开放的新事物,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占用了他们日耕月作的农田,使他们瞬间成了定期领取房地租的“有闲阶层”。

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将如何生存?西安市莲湖区西关村三组的做法给人启迪是很大的。这个行政村组位于古城西安的繁华地区,全组现有人口450人,占地62亩,人均不到1分3厘。从1994年至2001年,全组总收入由53万元增至500余万元,年上缴利税15万元。村民们享有的福利待遇令很多完全意义上的城里人羡慕不已——村民劳动工资为260元/月;退休老人的医疗费和工资为390元/月;每人每年享有食油、液化气以及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困难户、残疾人等享有慰问金;村民子弟考上大中专学校,参军服役都会得到相当可观的奖励,退休老人每年集体外出观光旅游,到疗养院治病。姑娘出嫁后没有房子住,村里盖起9000平方米的房子为她们安家;村民家庭邻里发生矛盾,立刻会有人上门劝说化解。几年来,村子里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性事件,到处是一片祥和文明的气氛。目前村里已建起大型游泳馆、健身房、娱乐室、幼儿园等公用设施,村民住宅小区化的规划正在实施;创办新型企业招商引资的宏伟计划也一步步落实,一个充满现代化生机的都市村庄正在西安市区崛起。西关三组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他们有一个开拓进取、清政廉洁的领导班子,而做为灵魂人物的郭顺德——西关村副主任兼三组组长,是一位40多岁的关中汉子,自他1994年任职以来,就立志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位朴素善良、勤奋务实的村官常说,官不在大小,为民则荣;位不论显卑,正廉就行。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言行激励着全村老小热情投入到本组开发建设大计的实施中。村民们说:有这么一位好的带头人,我们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们只能支持他甩开膀子大干快干,只能跟着他一起奋斗,让我们的小康生活再上一层楼。

放眼未来创大业

改革开放之前,西关村村民基本上靠土地维持生活,随着可耕土地面积的日益减少,村民只能靠微薄的房租生活。到90年代初,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村子人心涣散,人人都为前途担忧。1994年,郭顺德被村民推上了村干部的位子后,为了寻求可行的治村之道、致富之路,郭顺德主任和几位村干部一起走访了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山西大寨村等全国著名的先进村镇。参照他们的经验,解剖本组的问题,郭主任认为,西关村要脱贫致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要破除小农经济意识,千方百计地发展集体经济,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把死钱变成活钱,让有限的资产生产出最大化的效益,实实在在地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让西关这个社会的最小细胞具有良好的造血功能。

西关三组过去由于缺少开发和管理,长期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很多地理位置很好的房屋不但不能产生效益,还因为修理、维护等投入不少的费用。经过分析,郭主任认为由此下手抓开发,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于是当即决定兴建商贸一条街,五金水暖建材市场,还为商场从业人员修建了300余间房屋租给他们居住。这一举措当年投入当年见效,1995年就增加收入100多万元。接着,他们又对原来廉价出租的几家工厂进行改造扩建,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可以说,西关村已经摆脱了困窘,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青有所为,人人心情舒畅,家家祥和温馨的小康村。

按照小农观念的眼光,像西关这样的村子,能有现今的生活水平就很不错了,应该满足现状,稳稳当当地守住这份家业。但是郭顺德及其一班人不这样想,他们认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基层领导干部,同样要具有放眼未来,开创大业的胸怀和胆略,而决不能陶醉在吃饱穿暖有零用钱的现实中自足自乐。要看到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如果不能自觉地纳入到国家和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当中去,可能会很快又重新陷入困迫被动的局面。于是,他们又组织村组干部到山东、广东等一些城区农村改造工作做的好的地方学习取经,思考和研讨他们自身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旧村改造、旧村重建、建立农民公寓,开发高档次住宅小区和外向联合开发”等一系列构想,这些想法得到了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市上有关领导多次亲自到三组来视察,把它列入西安市都市化村庄试点单位,并且为之创造了很多学习洽谈、招商引资的机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0年9月,西安市“都市化村庄建设改革试验点”命名揭牌仪式在西关村隆重举行,这标志着郭顺德一班人几年的努力获得了巨大成功,也标志着西关村已完全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农村”的概念,从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6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和国家计委规划司领导亲临三组视察,对郭顺德及其一班人的做法表示肯定和赞赏。目前,西关三组已经基本确定了以自身现有资源为依托,与其他有实力的企业横向联合,组建股份制企业公司。拟定了盘活现有的资金,进行房地产业,老年公寓等服务项目的开发;利用人村优势,进行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利用可以享受的政策优势,进行大型商业网点的建造和开发的发展规划。在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当中,这些项目引起很多海内外工商界朋友的认同和支持,不少客商主动找上门来与他们洽谈开发大计,有些项目已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我们相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有上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鼎力相助。有全村干部的协调一致,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西关村将是一艘全新的现代化商业航空母舰。

位卑也须立身正

几年来,郭顺德作为一名村官为基层群众做了大量工作,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他,各项荣誉接踵而来,他先后被评为西安市先进个人,陕西百杰人物,陕西“十杰新闻人物”,并被当选为陕西工商联委员,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宣教中心授予“爱国之星”。《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年鉴》、省政协《各界》杂志,西安市农工部《世纪丰碑》专刊、新华社陕西分社《崛起的陕西品牌》专刊等都以大版的篇幅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今年被陕西日报主办的“奋进的鼓声”收录,澳门卫视对之向全球华人进行了报道。前不久,郭顺德还有幸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世纪风采——百位优秀基层领导创业与创新管理成功经验座谈会”,其发言为全国都市化村庄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收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从郭顺德当村官以来,带领一个村的老百姓走出了贫困,使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特别引为豪的是,在带领村民走向富裕的过程中,能够以廉持身,以正抗邪。在大幅度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郭顺德提出了严格的廉洁自律要求。郭顺德告诫其一班人不能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决不能把集体的钱财装进自己的腰包。这么多年,村里数百间房屋出租,有若干工程在建,有成百上千的资金从郭顺德手中出入。有人为了达到这样那样的目地给郭顺德送钱送物,无论多少,郭顺德都一一拒绝,一些事情看上去很小,但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却很大。难怪村民写出这样的诗表达对郭主任的崇敬之情:送钱给物关系户,不爱黑钱爱集体。一身正气献乡亲,不贪为宝谁能敌!村民们越来越相信他们致富的带头人,那些原来棘手的问题因为他的公正无私迎刃而解了。这一切反过来又成为一种压力和动力,促使郭顺德一班人更加尽心努力地搞好工作,推动和加速村组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仿佛已看到一个浓缩的南街村正在古城西安悄悄诞生,西关村三组在郭顺德的带领下,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开拓进取,取得更大的成就!

滑战林 宋健

上篇:没有了
下篇:发展农业科技 造福长安人民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7/2001071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7/10/3162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