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发展农业科技 造福长安人民

——记长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站长勾军寿

2023年10月16日

长安县农技推广中心站多年来拼搏奋斗,为了长安大地的丰收忙试验,钻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使长安县基本实现“八五”到“九五”粮食翻番的目标。这一成绩的取得,关键是他们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好的领班人。站长勾军寿同志在工作上以身作则,管理有方,业务上更是强手,多次荣获国家大奖、部级大奖。1998年荣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省农业厅农牧渔业丰收奖;2000年荣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同年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授予水稻抛秧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六次被省、市农技部门评为先进个人。

县农技推广中心站是县农牧局下属全民事业单位。为了解决长安县主要农作物生产上存在的产量低、品质差、施肥单一、抗灾能力弱、小麦播量及群体大、玉米苗情群体差、县内地理地貌复杂难统一布局等突出问题,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近五年来,他们筛选确定了一批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群众容易接受的项目25项。在中西部灌区实施了小麦、玉米“吨粮田”综合栽培技术,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小麦吸浆虫统防统治配套技术;在川道及沿山地区实施了水稻旱育稀植与软盘旱育抛秧技术,沿山旱水地平衡施肥技术;在东部塬区实施了小麦、玉米旱作栽培技术、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技术;在山区协助局山建科实施了温饱工程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1082万亩。总增产37.87万吨,较前增产率为10.4%。这些重点项目的推广应用,为全县实现“双增”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立示范样板是项目推广的必备措施,由示范逐步过渡到常年科技基点或村社是农技推广格局的新趋势。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完成上列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办好科技示范点。他们根据全县不同生态区共建科技示范点6个。在兴隆乡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上,完成了兴隆乡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论证分析,取得了省厅审批通过。促使兴隆乡在全县“三位一体”示范园建设上初具规模。近期通过省、市验收。在大峪乡建立小麦全蚀病防治示范530亩,发病率从原来的72%降至16%,较前三年平均亩产增产27.2%,为全县全蚀病防治树立了典型。

县农技推广中心站遵照我党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从农村推广项目的实施应用出发,及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科技落实的时效。三年来他们以各种重点技术为内容,全方位地开展培训活动,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2期次,18200人次,开展技术咨询,解决农户咨询3.33万人次。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下乡宣传,广泛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为科技兴农起到了实质性作用。

为了确保长安农业稳定健康地发展,县农技推广中心站贯彻农业两法,在全县范围内对15类开展植物检疫和农化产品监测,分赴县内中心乡镇认真进行农法和植检条例宣传,依法对县内外调的各类蔬菜种子产地检疫,对外调猕猴桃、苹果、梨、枣等果品设立昼夜检疫常设点,方便了果农调运果品。对全县农药经营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对农药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基本上净化了农药市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县农技推广中心站为了增加自身活力,内强素质,还积极兴办经济实体,对郭杜、韦曲、鸣犊三个农业服务部实行经济承包、宏观调控,为中心站创收,弥补了中心事业经费的不足。为了解决农技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投资130万元建起了24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1995年实施了单位整体搬迁。1999年又建起4700平方米的职工家属楼,使54户农技人员喜迁新居,解决了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农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我们祝愿,长安县农技推广中心站在勾站长的带领下,为了长安大地的丰收,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就。

宋健 刘冰

上篇:路在脚下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7/2001071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7/10/31627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