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涛黄河水,由北向南滚滚而来。在这里拐了个弯,又向东流去。这里,就是我省的东大门——潼关县秦东镇。也是秦晋豫三省交界处,黄、渭、洛三水汇合处,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称。
1997年3月,记者坐了一天长途汽车到潼关县,又换乘一辆“蹦蹦”到了秦东镇。一路上把人颠得在车上又蹦又跳,那时,路上坑坑凹凹,弯弯曲曲。今年7月初,我从西安坐大宇空调大客车,走高速公路,直接到了秦东镇。全程140多公里,只用了两个半小时。
下了车,除了那座横跨黄河的“风陵渡黄河大桥”依然如故,这里的一切都变了。如不是路边有“秦东镇”三个大字,我真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变化。
上次来此,这里公路两旁都是破旧的简易平房,几辆蹦蹦车屁股后面冒着黑烟,接送来往的行人。可如今,公路两旁却建起两、三层的小楼房,白瓷片贴面,一座紧挨着一座,大都是餐馆、旅店、汽车修理。门前人来人往,取代了昔日的冷清。高速公路通到这里,往山西、河南两省方向分出两条岔路口。东面昔日的荒岭,已被成片枣林裹了个严实,绿波闪烁。
在秦东镇省际公路动物检疫站门口,不少过往拉牲畜的大型汽车停在这里接受检查,鸡鸣声、牛叫声、猪喊声给这不大的小镇带来了欢快。站长负联合说:“前年10月,我们迁到这。来往的牲畜家禽的车一天比一天多,去年超过一万辆,创了纪录,今年仍直接上升,最多一天要过四十多辆这类车。咱陕西的秦川牛、关中驴、生猪、羊要运到外地;山西运来的有鸡、奶牛;河南进来的有仔猪;山东的有小尾寒羊等。还有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活畜、家禽和皮毛的车路过这里”。
记者走进秦东镇政府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醒目的大标语:建好陕西东大门。镇长郭天奇介绍了该镇近年的变化。他说:“镇区有西潼高速公路、310国道、同蒲铁路穿区而过。全镇有3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6170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
谈到如何建设陕西东大门秦东镇这个话题时,镇长郭天奇说:仅去年,镇上就建好了凹里村旁抽水站、秦东第一住宅小区、百亩大棚蔬菜基地、3000亩优质红枣基地、旅游景点——女娲祠等,变化不可谓不大。
在与当地群众闲聊中,他们都有同一种认识:于1997年相比,秦东镇变化大得太。首先,乡亲们不愁吃,家家有余粮。如今,咱农民种植也讲经济效益,种中药材、大豆、芝麻等。养殖业发展较快,该镇已有四、五个大型养猪场,最多存栏在1000头以上。群众还圈养奶羊、奶牛。装私人电话的人也多了,就是电话容量有限,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有手机的人也多着呢。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