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军转干部座谈会上,当应邀来自镇安县兴旺农牧种养场场长毛仪喜汇报完自己的创业历程时,整个会场立刻沸腾了。人们被他辞官创业、自谋生路的感人事迹征服了。
1985年6月,在部队渡过21年军旅生涯,先后四次受奖,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毛仪喜回到家乡镇安,组织上任命他为县粮油议价公司经理。这是一个只有2300元固定资产的小企业,毛仪喜在这儿一干就是11年。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到1995年底,公司职工由7人发展到120人,固定资产达240多万元,成为全省粮食系统的一颗明珠。就在此时,50岁的毛仪喜却不愿再四平八稳地做官了,他主动辞去公职,自谋生路。他这一惊人之举在山城镇安引起强烈反响。“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一名老党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先走一步,为下岗职工闯出了一条新路,证明不吃皇粮也能生活得好。”就这样,毛仪喜走出了单位,迈向了人生又一起点。
见镇安县城蔬菜主要靠从外地贩运,加上西康铁路上马,对肉禽需求量大,毛仪喜决定走种养业的路子。创业开头难。没有地,他去县城外30公里的花园村租了59亩地;没技术,他从杨凌请来两名种养专家;没住房,他用毛毡搭起3间简易工棚;没资金,他找战友、托熟人,用房子抵押贷款。1997年初,一个以沼气为纽带,连接种养业的生态型农业开发“镇安兴旺农牧养场”建成了。凭着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的秉性,凭着军人那种坚强的毅力,毛仪喜的兴旺种养场变得十分兴旺,年实现产值80多万元,利润16万元,固定资产近百万元。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毛仪喜投资12万元,先后为花园村建农民技术学校、修桥、开渠、助学。他还接收6名下岗职工和22名贫困群众进场,以场带富,先后帮扶20户农民依靠发展大棚菜、66户农民养猪养鸡走上富裕路,1998年,毛仪喜因此被评为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的十大优秀共产党员之一。
■毛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