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以来的市场特征
1999年夏天国内市场腾空而起就引起了国内部分经济学家的激烈争论。去年市场持续一年的牛市到今年年初再次引起了部分学者的激烈争论。应该说,这些争论在某种意义上讲反映了市场自身内在的不稳定因素或内在矛盾。一方面是巨大的资金供应和投资者被唤醒的强烈的投资欲望,另一方面是高近60倍的市盈率使市场的投资价值再次受到拷问。加上国有股减持和二板市场等问题使今年的市场走势显得十分微妙复杂。大盘有过短暂的急剧震荡,沪市由春节前的高点2131.98点跌到最低点1893.78点,跌11%;深市从春节前的高点650.89跌到565.36点,下跌85.5点即下跌13%,但市场又很快站稳并继续向上,但总起来看升幅十分有限。沪市从年初的2073.48点到6月底的2218点,上升了145点,还不到7%。深市从年初的635.7到6月底的658点,仅上升22个点即3.5%。
热点比较分散。从年初的生物医药,其后歌华有线带动有线电视网络,再后是上海本地股与三无板块(方正科技),以及近期的电力板块、所谓申奥板块和世贸板块,都是稀稀落落、几天的行情。这种行情显然不利于聚集人气。热点比较集中的主要是两个板块:一是以烟台万华为代表的新股,二是以达声、及国际大厦等为代表的资产重组与有股权之争的股票。
因此,这种行情除部分主力因炒作新股与次新股获利外,多数投资者包括部分机构但主要是散户都抱怨市场指数连创新高,投资者却很少赚钱。之所以形成这种状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恰恰就在于上面所说的两个特征:证券投资回报一是来源于该证券所代表的资本权益,二是来源于价差收入,即来自于市场震幅。市场震幅即市场波动的幅度从而价差越大,则投资者获利空间越大;相反,市场震幅即市场波动的幅度从而价差越小,则投资者获利空间越小。如上所述,今年市场运行较平稳,沪深两市从年初到目前分别仅上涨7%和4%,两市从今年的最低点到目前的最高点震幅都只有17%。这样小的涨幅和波动幅度显然投资者不可能有很大的获利空间。第二,行情大小即获利空间大小又是和市场热点的集中程度密切相关。行情大,往往市场热点也比较集中;热点太分散,市场也很难有大行情。第三,市场热点太分散,多数投资者都很难把握,赚不到钱就更不奇怪了。
二、下半年的市场走势
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下半年大盘还可能继续保持目前震荡向上、但上升空间有限的格局,多数个股有风险加大分化的趋势。
01.国内宏观政策支持下半年的市场继续向上 1997年以来,中央为了维护经济增长,一直坚持实行财政扩张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近几年的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供应。今年以来,有关部门也多次公开表示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事实上,十五期间我国庞大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及西部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也需要我国继续实行目前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从外部因素看,支持目前市场向上的这些制度性因素和宏观政策下半年都不会改变。特别是下半年开放式基金出台对下半年市场的资金供应和市场信心更会产生直接的积极作用。
02.大盘技术面依然呈较强状态
尽管深沪两市近期持续阴跌,两市日K线也明显向淡,但周K线和月K线依然呈明显的多头排列,量价关系配合也比较好,表明市场还处在较强的状态。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我们感觉下半年市场还会继续维持目前这种震荡向上慢牛爬升的格局,但短期有震荡加剧的可能。
03.中报期间大盘不会明显向上
上市公司公告业绩期间历来是多数投资者观望等待的时候,因此7、8两月将可能在横盘震荡中有向下调整的倾向。
04.大资金运作机制限制了下半年行情展开
由于我国的国情,越到下半年,许多大资金受到的制约越多。特别是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强调要清理信贷违规资金进入股市,对一部分机构投资者的信心更会产生不利影响。
05.热点太分散的行情不是大行情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述,行情越大,一般市场热点越明显,越集中;市场热点越明显、越集中,则行情也越大、越持久。没有热点的行情或热点太分散的行情不会是大行情,也是不能持久的行情。今年的市场情况到目前基本上印证了这条结论。我们感觉下半年还很难形成导致大行情的热点板块。尽管有些板块如上海本地股、电力板块、房地产板块及世贸板块等等有些苗头在躁动,但这些板块想整体发动突破以至于掀起一轮大行情的条件显然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下半年的市场行情对多数中小投资者参与投资的价值不是很大。 (连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