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政府网站不是花瓶

2023年10月16日

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我省在互联网上拥有域名的政府机构已有很多,但是,它们也普遍存在内容单调、更新慢等毛病,有的网站竟如同一个过时的“文件筐”——

1999年初,中国电信联合几家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政府上网工程”,提出2000年底80%的政府机构上网的宏伟目标。于是,一夜间,带GOV.CN后缀的政府网站在互联网上竞相开花。

应该说,政府上网工程将原本锁在文件柜里难见天日的政府业务流程、文件政策在网上一一公开,让老百姓更直接、更准确、更迅速地了解政务信息,确实提高了政府办公的透明度,但是,上网随意浏览一些政府网站,就会发现并感到,这一新生事物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完善。

信息单调死板,更新速度慢是不少网站存在的通病。打开网站,访问者看到的大多是政府职能机构介绍、政策法规等最基本的信息,而且一个星期、有的甚至一个月也难见“翻新”。某地区级网站,政务信息一栏仅放了两个文件,而且都是“陈年旧历”。信息量少得可怜,又没有时效性,这样的网站显然是难以吸引人的,访问人数也少得可怜。

政府上网工程同时也存在热得快、凉得也快的倾向。不少贫困地区的政府因办公自动化条件、人才欠缺,网站建好了,域名注册了,却没有自己的服务器,或将服务器委托当地电信部门代管,自己不再过问。投资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网站就像花瓶一样形同虚设、白白浪费。另外,目前的政府网站还停留在浏览政策信息的“电子阅览室”阶段,离真正网上办事的“电子政府”尚有不短的距离。照理说,政府本身就是个办事机构,被搬上网络的“电子政府”自然也应具备这项功能。而纵观时下省内网站,不少都列有“投资指南”一项,将当地的投资项目及有关政策加以介绍,盼望吸引外来资金,若要办手续,却还得一家家部门地跑,毫无网络时代的高效可言。

有人曾预言,政府上网工程将引发全国范围国内的数字化浪潮,并带动中国经济的腾飞,但上了网只是刚开始,如何将政府拥有的大量信息在网上流动起来,并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便能办完事,才是政府网站保持永久活力的关键。我们在此期待着陕西的政府网站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本报记者 李明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7/24/31672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