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开拓13万农民奔小康之路

2023年10月16日

安塞,中国的腰鼓之乡。过去,这里干旱少雨,贫穷荒凉,大多数农民一年四季靠吃土豆维生;现在,逐渐富裕的农民骄傲地说:“一年收入两三万,给个县长也不换!”

陕北的安塞是中国的腰鼓之乡,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安塞腰鼓一起名扬四方的是这里的贫困。

地处陕北腹地的安塞,前些年,全县人均年纯收入仅54元,贫困面接近百分之百。一年四季,大多数村民靠吃土豆维生,村民的碗中鲜见绿菜。

1988年,中共安塞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把解决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来抓。采取集中会战与以户自战相结合的办法,多年来总计修建和改造“三跑田”17333公顷,使过去存不住土、水、肥的“三跑田”变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使全县农民人均拥有基本农田1.91亩。在建田的同时,安塞县积极发展水利事业,喷灌、渗灌等多种节水灌溉技术应运而生,使全县可灌溉面积达8423公顷,吃粮问题彻底改观。到199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05元,人均产粮417公斤。安塞农民的“米袋子”终于鼓起来了。

与此同时,安塞借石油带来的财富反哺农业,发展起了果、杏、烟、羊等产业。利用国家科委扶贫的“陕北高寒山区温室蔬菜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该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目前已达3505棚,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农民创收2000余万元。该县还投入扶贫贷款5000余万元,县财政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发展主导产业,使大棚菜、林果和仁用杏成气候的同时,一般养殖业如鸵鸟、山鸡、蚂蚁、蝎子等和种植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许多农民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数十载的扶贫开发,终筑起了农民奔小康的大道。目前,安塞县13万农民中只剩下651户贫困户共2926人。在沿河弯乡侯沟门村采访时,日子逐渐富足的村民告诉记者:“一年收入两三万,给个县长也不换!”那种豪迈的情怀,给我们勾勒出陕北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形象。 本报记者 阎冬

上篇:家教市场想说爱你不容易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7/20010724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7/24/31673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