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扇子上题字作画一向是文人墨客钟情的风雅事,据说一把写了字的扇子价格通常为几百上千元。而在西北大学上大三的学生杜鹃今年暑假着实过了一把扇子瘾,她将自己精心题写制作的五十多幅扇子拿到了最有文化品味的西安书院门。当然在这里,她不会有韵雅怡然的展室,靠城墙脚下一处半人高的砖台便成了足以让她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提起对扇子的钟情,略带腼腆的杜鹃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字。父亲最拿手的绝活是在一把扇面上书写多达5000字的诗文,每个字只有2毫米见方。这种工艺扇曾远销东南亚等国,深受外国友人的好评。也就是在这种浓浓的艺术氛围影响下,她从小就对扇子有了特别的兴趣。
“学书法是一件苦差使”,杜鹃说。夏天,怕吹乱了纸,不能开电扇,房间里闷热得像个蒸笼,几个小时练下来,身上的衣服全都湿透了;冬天,手上长了冻疮,肿得笔都握不住。但她咬牙挺过去了,坚持每天都练习几个小时。因为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她在大学班里当了团委宣传委员。她说,她学的是经济专业,明年就要毕业了,尽管学业到了关键时期,可学了几年的书法也不想渐渐荒废,沿袭父亲的长处,她决定用手中的工艺扇去培养对未来生活的自信成熟。
虽然每天从家到书院门一呆就是老半天,可她认为这样的暑假实践很有意义也很充实。“有一回,一个新加坡旅游团一下子买了近20把扇子,每把10元,成交的那一刻让我觉得最开心”。
本报记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