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子长
我第一次见识名片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那时我在一家企业搞技术工作。一天,乡下的大表兄来厂里找我,他想购买一批我们厂的产品,然后再倒卖出去,从中获利。我就把他带到厂销售科,与一位销售人员谈。谈着谈着销售人员递给他一张名片,大表兄接过名片看了看又递还给了销售人员。后来这笔生意没有谈成,大表兄也没有与我联系,但大表兄退还名片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也搞不清名片是应该留下还是还给对方。可懂行的人都说,我表兄真是老土,哪有把人家送给你的名片又送还给人家的呢!大表兄当过许多年的生产队长,在当地方圆几十里是出了名的能人,可见那时的名片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的名片已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除了个人名片以外,还有单位名片、企业名片、城市名片、家庭名片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说名牌产品是企业的名片,市政建设是城市的名片,那么优秀人才就是单位的名片,孩子就是家庭的名片。随着名片的流行,名片上的头衔和职务也变得五花八门笑话百出,关于名片的故事也一个版本接着一个版本,可以说现在的名片已成为确确实实的“明骗”了。你千万别相信陌生人名片上那些光彩照人的头衔。有些人一个人准备着几副名片,递给熟悉的人的名片上面的头衔一般都是实事求是甚至是很谦虚的,递给陌生人甚至为了想达到某种目的时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往往帽大三尺甚至是子虚乌有。
我当了几年杂文专业杂志的编辑,全国各地的来稿很多,名片也集了几大盒,虽经过几次清理,还是留下了很多。从一个人所用的名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心态和处世哲学:有的人每次来稿都要附一张名片,生怕别人记不住他;有的人名片上的头衔印得密密麻麻的,正面印不下,反面又印满了,以证明自己有实力;有的人却除了通联就是姓名,这往往是那些真正有实力或是淡泊名利的人。有人说一个人的实际身价等于他的实力与名片上的头衔之比,实力是分子,分子是不变的,名片上的头衔是分母,头衔越多分母越大,他的实际身价就越低。那些生怕别人记不住他的人往往很快就被人忘记,那些越是想证明自己有实力的,他反而失去自己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