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在出现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眩晕、恶心、呕吐、失眠、烦躁或精神抑郁、视力及听力障碍、味嗅觉异常、皮肤不适、心律失常等症状而久治无效时,不妨检查一下颈椎是否有病变。
颈椎下接躯干上连头颅,周边密布神经、血管,是敏感地带。椎动脉血管从颈椎两侧直通大脑,是脑部血液的重要通道。人到中年以后,由于积劳损伤,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椎体增生,破坏了颈椎的自身平衡,颈部肌肉痉挛造成颈椎体变直,甚至形成反弓形,椎间隙狭窄、增生从而出现神经、血管、脊髓受压病变。根据临床症状,一般分为五种类型,即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除此之外,身体不适中还有一些情况也与颈椎病有关,有些患者除有颈椎病一般症状外,还表现为血压偏高,忽高忽低不稳定,按高血压治疗多不见效,实际上是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失常,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功能紊乱所致;有些患者出现头晕、手足麻木等脑梗初期症状,其中有26%的患者是因椎一基底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长期如此,诱发脑梗;有些患者常有心绞痛,吃药又不见效,这也可能是颈椎病所致。
颈椎病初期最常见的不适是脖颈酸困。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多活动脖颈或用双手拿捏按摩脑后风池穴(颈椎两侧与头接合部凹陷部位)。
由于颈椎周围血管、神经密布,因此,对于颈椎病的治疗要慎之又慎。其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牵引整骨、理疗,使颈椎内平衡趋于正常的保守治疗;二是通过放射介入手法抽吸椎体间部分髓核组织,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三是开放手术。颈椎病患者只有在医生指导下,先系统保守治疗6个月后,症状不减轻或症状加重的病人方可考虑施行手术治疗,这才是稳妥之策。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