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一亏再亏的蒲城县农机修造厂问题如山,领导班子软弱、涣散,乱建私房严重,财务管理混乱,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在长达一年半之久的时间里,这家企业却从未召开过一次职代会。面对这“烂摊子”,职工们不免忧心如焚,希望能尽快召开职代会,对企业切实而认真地进行整改。
据了解,截至2001年3月底,蒲城县农机厂累计亏损745.2万元,负债率高达143%,已是严重资不抵债。近两年来,企业的领导班子基本上一直处于瘫痪状态,财务管理混乱,承包费收缴不力,职工与领导班子的情绪比较对立,矛盾较为突出。在今年3月县政府联合调查组组织的一次测评中,农机厂领导班子的称职率仅为3.8%。而且农机厂乱建私房问题比较严重,也由来已久,广大职工对此一直强烈不满。
今年3月,蒲城县法院因农机厂基金会贷款一事,对该厂实施了强制执行。由于企业的领导班子处于瘫痪状态,没有负起应负的责任,造成不少国有资产损坏、遗失。这更激化了职工情绪,引起职工大规模上访。
4月3日,县上主要领导视察了农机厂,当即提出4条处理意见:
1.解决职工生活问题;
2.恢复生产;
3.积极稳定职工思想,准备和筹备召开全厂职工大会;
4.在厂领导班子没有健全的情况下,抽出3—5名职工代表,与法院协商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与此同时,县政府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驻农机厂,历时20天,详细调查了农机厂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深入了解问题的基础上,联合调查组提出了整改意见,其要点如下:
1.调整农机厂领导班子,建议另行委派一名厂长;
2.对农机厂违章乱建私房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3.建议县法院慎重考虑执行方案,妥善处理执行事宜。
7月下旬,记者到蒲城县采访时,农机厂的职工反映说,县政府联合调查组的整改意见已出台三个月了,可无论是整改意见,还是县上领导的4条处理意见,至今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职工的呼声中,最强烈的一条是要求召开职代会,因为一年半了,农机厂一直没有召开过职代会。在这期间,职工们多次提出要召开职代会,就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但企业和主管部门都认为,鉴于企业目前的实际状况,暂时不宜召开职代会。
县政府联合调查组撤出农机厂已经三个月了,但农机厂目前仍处于混乱状态。职工们迫切希望能尽快落实整改意见和县上领导的处理意见,以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本报记者 辛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