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渴!渴!渴! 水!水!水!

感受陕西大旱

2023年10月12日

7月末的一场透雨,或多或少缓解了我省今年所遭遇的历史同期罕见的旱情。但杯水车薪,大面积的干旱仍在继续。

陕西 罕见的干旱

今年3月以来,包括黑河流域在内的我省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比常年偏少4到8成,其中陕北榆林和关中、渭北西部部分县降水量为历史最低值。土壤的干土层在15至20厘米左右,有的地区6月份降水甚至不到9.4毫米。如下的一列数据或许更能反映这一状况:

截至7月中旬,全省受旱面积3500万亩,其中夏田和早秋作物1980万亩,陕北、渭北已有60万亩夏田和早秋作物干枯死亡;全省计划夏播面积2200万亩,实际下种的只有1100万亩;全省有30多个县城、1100多个乡镇、131万人和68万头家畜发生饮水困难,其中陕北的延长、延川、府谷、宜川、清涧、富县、佳县等地发生了严重水荒,有些地方每立方米饮用水价格高达40元!

2—6月,我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往年偏高1—3摄氏度,定边、蒲城、大荔、合阳、西安等少数县市偏高幅度达4摄氏度,关中、陕南4月下旬及5月上旬最高气温即达37摄氏度,为历史同期少见。这对干旱的陕西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

加之今春陕北和关中出现多次大风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加剧了作物叶面水分蒸腾,土壤失墒严重,再加上河流来水锐减,水源严重不足,泾、洛、渭河及汉江等主要河流流量比往年同期偏少;榆林最大的无定河、窟野河于5月初即将断流,各地的一些中小河流及小沟、小溪已有一半出现干涸。

渭北 渴渴渴

4月24日中午,我们的车驶上渭南往合阳的渭河大桥。桥,总长估计4米还不止,车子足足开几分钟才能“走”尽两端。桥底下,不见那如桥一样宽的河流,一片片田野放眼展开。既然是“旱桥”,为何要造如此之长?司机才说:“渭河水势大的时候,凶得很呐。如今,由于干旱,那水小得没一点样子。”果然,回头一看,那一小股渭河水从一个桥洞底下流过,缓缓的、细细的,流得很吝啬。

从大荔县经过澄城到合阳。一路上所看到的是:道路两侧的树叶上落着厚厚的一层尘土,骄阳照射下,田地里的麦子泛出金黄色的光芒,好似随时要燃烧。

合阳县东北与韩城交界处的王家洼乡,因为没有水利条件,完全靠天吃饭。由于旱情严峻,每亩麦子地产顶多100来斤,少的估计只有40斤。田里10余公分厚的土层没有水分,乡间小道上浮土足有半尺厚,人踏下去,脚面就马上看不到了。当地村民说,不久前,有个商贩不小心将称砣掉在地上,结果在尘土里寻了半天,也没找到。

陕北水水水

7月中旬,我在陕北榆林、延安地区采访,所到之处看到的是:几乎所有的梯田、土塬都是灰黄的一片,农民冬春备耕时运到田里的土粪没有撒开,秋田作物没有下种,山道上是几寸厚的尘土,汽车驶过,一溜黄尘。无定河、延河及遍布陕北境内的几乎所有河流,皆见不到流水。

7月15日,在榆林市东南部的佳县上高寨乡一户农民家里,我见到了让人揪心的一幕:在窑洞外的墙根下,放着三“桶”水,一个直径仅约30厘米、高约50厘米的小橡皮桶里是半桶清水,两只相当于脸盆的塑料桶里各有约5厘米深的泥浆水。女主人告诉我,清水是吃的,脏水是洗完脸后洗衣服、洗了衣服后再准备饮驴、喂猪的。她苦着脸说,天旱,没雨水,喝水只能到一里地外的水站去买。我问,“一个月你们买多少水?”她答,“一立方米。”“一天用多少?”“四桶。包括全家人及牲口的所有用水。”1立方米22元。

7月19日,我前往位于延安西北高原的庙嘴沟山顶。站在山顶往下看,每一棵果树和林苗下,都有一个用硬土圈成的小坑,如果有雨水下来,那就别想溜走。可由于老天太吝啬,即使人工精心保护的树苗下,泥土还是松软得一脚踩下去便呈松松的粉尘。在枣河流域山头,我见到近50个建在山顶的用水泥盖起来密封型的蓄水罐,每个深约2米,有20多立方米的空间。在蓄水罐的顶端,有一个1尺见方的孔,而它四周又有许多让雨水流经下来的小土沟。只要来雨降,雨水将沿着小水沟流进来,而蓄水罐底部又有类似于自来水开关的阀门控制着连接腰间的水管。可,就是没雨。

采访归来,当车驶入洛川时,天下起了小雨,渐渐大了起来。而那雨水一碰及干黄的泥土,瞬间便被“吮吸”殆尽。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为官律己讲“四香”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8/09/29942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