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视草木如金银 把金银当草木

——记林业科学家朱序弼

2023年10月12日

地处陕北毛乌素沙区的卧云山植物园,占地3000余亩,现栽植物126科、383属、1450个品种,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银杏、文冠果、细百合等60个珍稀濒危植物,林木葱绿,桃红杏黄,被誉为塞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卧云山植物园是和朱序弼这个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

朱序弼出生于贫穷家庭,只念过两年冬学。1950年入榆林农校实习农场当工人,他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完植物学、造林学、树木学等10多门专业课程,之后长期从事育苗工作。朱序弼在实践中掌握和练就一手高超的育苗和嫁接技术,先后取得了18项科学研究成果,在报刊上发表科普文章和论文200多篇,和他人共同著书3本。他是榆林地区唯一不具备学历破格晋升的高级林业工程师,被誉为“复苏植物生命的人”、“绿色使者”和“塞上米丘林”。

1994年11月,朱序弼被聘为卧云山植物园的技术指导。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老朱,不顾体弱多病,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这副重担。他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和应用兄弟植物园的先进成果,把毕生练就的技术应用到卧云山。他积劳成疾,患有支气管炎,走路连气也不好出,但他总是在林草地上,看哪一种树,哪一种草长起来了没,是不是需要灌水、追肥、除草,是不是需要移栽、修剪、嫁接,是不是需要防虫、防病、防风……如今,这个植物园已成为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的植物资源研究基地。

为了给生命营造一片绿色,老朱几十年来一头钻在林业研究领域中。

50年代中期,陕北防沙造林局从东北大兴安岭红花尔基引进了沙地常绿树樟子松种子,老朱用这批种子和科技人员一起育成了樟子松苗,分别在榆林城北沙地和城南黄土地上栽了两片樟子松。经过精心培育,樟子松长得郁郁葱葱,十分壮观,使榆林人看到了治沙治山的希望。现在樟子松不仅在榆林各地大面积栽植,已成为“三北”地区治沙造林的当家常绿用材树种。

60年代,老朱帮助农民杜志贵驯化柿子树,使柿子在米脂结实。专家们说,苏联的米丘林把苹果推进了一千里,朱序弼把柿子的北限推进了三个半纬度。

几十年来,老朱的足迹在榆林的山山水水延伸,60、70年代他支持创建了镇川朱家寨大队科研组和佳县金明寺中学、五七农场,为横山县塔湾、殿市、榆林县刘官寨、莽坑、三岔湾、青云、芹河等社队办林场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80年代他为榆林百货公司、榆林中学、县一中、榆林农校、林校等20多个单位搞庭院设计,不少单位请他当顾问,他有求必应。

现在老朱仍然住在卧云山植物园。他还为米脂县万佛洞、榆阳区六墩灌木园、镇川花石岩寺、横山县庙山和周围的人提供着服务,走着他人生的夕阳里程。

1998年春节,有人在他门上写了副对联:“视草木如金银,把金银为草木”,横批是“为人类服务”。这也许是老朱的真实写照。 (刘公望 刘峰)

上篇:西安市查获一批假劣药品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8/2001081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8/13/29954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