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28日,铁一局当中一公司秦沈项目部财经部会计胡开林接过局领导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证时,这位年过半百,有着26年党龄的财务老将,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是第几次走上领奖台,他已记不清楚,但能在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建设中获此殊荣,他感到这是各级领导对他两年来在财务管理上为企业把守“财门”所付出心血的肯定。
一
常言道:居家过日子,不但要有会挣钱的人,还要有会管钱的人,这样家底才会越来越厚。胡开林这位财务线上的“元老”,在财务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前后换了10多个基层单位,但无论他走到哪里,始终把所在单位当做家,把自己喻为家里的“大总管”。对于关键性的资金流向、数据,他总是利用业余时间熟记,从而练出了“一口清”的绝活,常让和他新打交道的领导、同事赞叹不已。日常工作中他把领导需要掌握的所有财务数据或是打印成表,或是详细的建立台帐。当领导需要时他汇报的一清二楚、有板有眼,使领导能够及时作出正确决策。他常说:“领导管的事多,工作太忙,我作为财务人员一定要干好本职工作,精通帐务,给领导当好参谋。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付出了超常的心血和汗水。
二
铁路施工单位戏称财务人员为“帐房先生”,言下之意就是坐在办公室按下面报上来的材料记帐算成本。但近10年来,企业的航船驶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施工企业只有抓住项目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消耗,向管理要效益。为了把事后算帐变为事先预测、全过程控制,他率先走出办公室,管理到最底层。1993年从引大入秦工程他担任财务主任起,就时常到对所属三个施工队看原始资料,当面指出问题。有一次,他发现某队报表上一笔帐有疑团,身边又没有交通工具,他就步行5公里山路到达队上,途中因天黑不慎掉到路边的基坑中,等走进财务室时,浑身泥土让干部职工无不敬佩。
1998年6月,他从南疆调任一公司秦沈经理部任财经部长,千里超超赶到沈阳已是凌晨3点,早上7点半上班后,听到今天要安排到100多公里外的辽阳考察地材运距单价时,他主动请求一起去,领导不忍心说:“你刚到,先休息一天再工作”。他二话没说就抢先上了车,等回来时已到了晚上10点多,他全身累得就像散了架,但心里却很踏实。
三
从1976年加入共产党那天起,胡开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言行和先进模范作风,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增光添彩。1996年赴南疆抗洪救险,他踏上西去的列车仅两个小时,妻子就从安康老家来队上看他,当时认为这是路上错过了,事隔几个月有个老同志问他,你知道媳妇那天为什么不晚走一天。胡开林说:“自己事虽然重要,但南疆前线抢险更需要我”。去年8月份,正当秦沈会战处于高潮时,来探亲的妻子半夜突发阑尾炎,送到医院作完手术时天已经亮了,他悄悄地让12岁的小儿子留在医院照顾妻子,自己又赶回办公室,处理往来帐务,胡会计因突出的贡献,获得铁路总公司颁发的“先进会计工作者”荣誉证书,在2000年10月被评为一公司优秀党员和先进生产者。如果说这是偶然的话,那么连续6年获得“优秀党员”又是这位管财务战线老将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真实写照。
(王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