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老农垦”再垦荒山

2023年10月12日

“我再干十年才67岁,那时这架山成了一片绿,我就搬进山里护林去,把摊子交给年轻人管。”老农垦杨彦明和我们在山道上边走边看边谈。他尽管年近花甲,却精神旺盛充满活力。

15年农垦战士生活的艰苦磨炼,造就了杨彦明坚韧不拔的个性。1975年调回老家长武县以来,他当过司机,跑过推销,搞过经营。80年代商海弄潮,他5000元起家办起土畜农副产品购销公司,1992年公司营销额上千万元。但接踵而来的却是市场变化,业务量锐减。在企业陷于困境难以为继的形势下,这位当年的农垦兵经过考察调研毅然决定重操旧业作农字文章,一头扎进高标准的苹果示范园建设和开发荒山坡硷的创业中去。为了这一目标,老杨带着老伴、儿子、儿媳全家起营,和原土畜农副公司没有散去的老骨干一起,白天挥锨扬镢向荒山开战,夜里啃书本记笔记向科技进军。老杨个人一年的学习笔记就记了10大本。有一次他捧书夜读到天明,抹了一把脸又扛上镢头上工搞小流域治理,老伴拦也拦不住。“面朝黄土背朝天,留给后人绿一片”,这是杨彦明的真实写照。采访中我们可喜地看到,经过9个年头的艰苦拼搏,老杨的这个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其中苹果320多亩,杂果及用材林330多亩,还有苗圃一处,养殖场一个、果库一个、机井一眼、蓄水池一个,初步形成道路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全、沟坡综合治理、种养齐头并进的立体经营生态农业模式。去年8月,他创办的洪家镇五架坡苹果园被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式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园,并挂牌立碑。

在长武县提起老农垦杨彦明,人们都称赞他有眼光、会经营、风格高,是果农公认的科技开发带头人,是高塬果乡的领头雁。他高薪聘请省上的专家和县上的技术人员为顾问,指导果园管理和示范园建设;他带头实施果园管理新技术,改变传统耕作方法进行果园复草,种植白三叶草、小冠花,以草养畜、种养结合,实行立体经营;他组建长武县优质果品科技开发中心和“雁鸣”果品营销责任有限公司,并采取奖励政策,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标准收购在该中心购买套袋和农药的果农的优质苹果;他牵头成立了果农技术协会,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专家教授技术讲座,还自己出资创办了一个油印刊物《果农知音报》,不仅服务于长武的洪家地区,连附近甘肃泾川县的果农也吸引来了。

“听说你发了开山的财,成了千万富翁了?”我的发问乐得老农垦哈哈大笑:“没有那么多,现在这个摊子我满打满算了七八十万元的固定资产,专家评估的体验资产也才600多万,那是连小树苗苗都上帐的。”老杨还告诉我们,他去年果园收入30万元,代销果农苹果收入也是30多万元。这些钱,都投入到园艺场的水电设施和新承包的陈家山山地治理上去了。“你这不是亏了?”一旁的县总工会主席故意逗趣地说,而杨彦明回答却是满脸认真:“当年秦始皇能留下万里长城,我们就不能给后代留下一片绿?” 本报记者 杨明洲

上篇:这个“老转”不简单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8/20010820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8/20/29981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