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邓廷桢的名字仍要大写

2023年10月12日

□文/屈超耘

十二年前,有人在报纸上写文章,斥责邓廷桢是“风派”人物。说他在两广总督任上,对鸦片实行“弛禁”政策,只三年功夫,弄得海关形同虚设。只是闻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要来广州,这才一反常态,提前行动,缉私烟贩。为此我写《邓廷桢不失为一个大写的人》反驳,说邓公是“风派”的人,忽略了一个铁的事实,即他在整个禁烟和“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和作为。文章投寄多处,均被编辑先生处以囚刑。十一年后,我把文稿易名为《想起了邓廷桢》寄某省城大报,发表后并获了奖。只是见报后的文章,删掉“弛禁”事项,使邓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物,亦属憾事。电影巨片《鸦片战争》上映后,有人说邓廷桢是个行私受贿者,并说十二年前就有文章说他是“风派”的事。看来,如何对待这个历史人物,实在还有讨论的必要。

对尊者不必讳言过失。实事求是地讲,邓廷桢开初任两广总督时,在禁烟问题上,确实是有错误的。他赞同许乃济的“弛禁”主张,认为“弛禁通行,实于国计民生均有裨益。”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导致广东沿海一带鸦片贸易泛滥。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继续多长时间,后来他受朱嶟等人严禁的影响,加上自己亲眼目睹鸦片祸害之烈,便于1837年变“弛禁”为严禁。接着,又和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一起,整顿海关,加强防务并身体力行。“无分雨夜,加强巡查”,“奋勇兴擒,尽法惩办。”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是1839年元月从北京附近的良乡出发的。这说明远在林赴广州前近二年,邓就大搞严禁了,根本不存在闻知林将到广州而一反常态禁烟的事。而且,林公到穗后,邓公与其密切配合,“虎门销烟”这幕著名历史活剧,就是二公联袂“导演”并亲赴现场指挥的。

公元1840年,邓廷桢调任闽浙总督,仍然对鸦片实行严禁政策。特别是加强海防,巩固海疆,下了很大功夫,并于厦门附近的官涌山梁上,十天内击退英军的六次进攻,立了大功,后来,由于受投降派的诬陷,与林则徐同时被朝廷革职,发配新疆伊犁。在伊犁,他仍然忧国忧民,表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者的伟大情怀。

当前,社会舆论的焦点,是邓廷桢在对鸦片“弛禁”过程中是否有纳贿行为上。影片《鸦片战争》对邓尽管有所抑,但也没有公开说他贪赃枉法。关于这一点,十二年前那篇公开斥邓为“风派”的文章,倒是说他大受外国鸦片商人之贿,并引用了当时人攻击他的诗:“名为圣主除秕政,实为聚敛肥私门。行看罂粟禁绝日,天网恢恢早及君。”然而,《清史稿·邓廷桢传》认为,那是“奸民因失业,编腾蜚语”,并引用邓公给道光皇帝的疏陈:“臣缉惩鸦片,三载于兹。豪猾之徒,刑僇逋逃,身家既失,怨〓言遂兴……诬以纳贿,目以营私……无非为烟匪泄愤。”皇帝很相信他的辩白,“诏勉慰之”。所有这些均说明,仅凭因实行过一段“弛禁”的错误政策,就给他戴上“风派”或“贪官”的帽子,是站不住脚的。至于在“弛禁”期间,其他官员贪贿,那肯定大量存在,但那是另外一回事。

邓廷桢少贫,曾于室中署联以自警云:满盘打算,绝无半点生机,饿死不如读死;仔细思量,仍有一条出路,文通即是运通。”后中进士。从1801年被朝廷授编修时起,到1846年死在陕西巡抚任上止,45载官场生涯,政声颇著,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前后立有大功。且在为官之余,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尤精音韵之学,有《双观斋诗抄》等遗世。尽管在人生的旅途中,曾犯过错误,但瑕不掩瑜,邓廷桢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应该大写的人物。

上篇:四毛
下篇:久违了的小蝌蚪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8/20/29982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